可是到了王莽想要篡漢的時候,為了他的心意,就不免要給劉邦也安上個世家的身份,說他是堯的后代,作為舜的后代的王莽受禪漢家,也就像堯舜禪讓一
般了。
所以,當時正在改寫國語為左傳的劉歆也就淡淡的在左傳中插入了三段關于劉家上代的故事,寫他們是堯的后代。
劉徹
對宗室的觀感更加復雜起來了怎么辦
讓你們別跟皇帝奪權,好好搞點正經學術不行嗎
偏要仗著自己文化水平高,在這里玩這些玩弄禮制人心的可笑把戲
別的都不多說一個真正白手起家的人,和一個好像家學淵源的人,他們做出了同樣的事情來,世人會覺得哪一個更值得讓人夸贊呢
孝武皇帝磨了磨自己的后牙根。
高祖當然不需要他們補述顯赫的身世,他起于微末最終卻能成就大業,這樣說起來難道不更顯得他們大漢是天命所應,上承天意嗎
這補述才是真真一大敗筆
有些人還喜歡把這些事情,拿去當劉家人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材料講。
害,真正起于微末最終干成大事的人,那些艱難苦恨對于他們來說都不過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哪里是值得羞恥需要粉飾的地方呢
所以漢朝人自己從不避諱講漢初君臣是布衣將相,販夫走卒之輩;后面同樣出生草莽的朱元璋,也把“朕本淮右布衣”掛在嘴上,所有人都知道他曾經當過和尚又干過乞丐。
所以劉家人自己何必避諱劉邦的出身,何必芥蒂到要給他安上一個源遠流長的身份這固然出自西漢時期的文臣之手,可是又有誰在乎劉歆的本意為的其實是王莽
包括史記中講劉邦作為赤帝子斬白蛇起義這件事,它其實真正出自司馬遷之手的可信度都顯得稀薄,疑似是劉向劉歆這對掌握了當時天下話語權的父子插入其中的。
畢竟若是劉邦早早就放出這種傳言為自己作勢,那他即位之后為什么還要因為是他最新立了黑帝廟而自居水德
畢竟如果是劉邦自己作勢,那么秦便該是那個被他所斬的“白帝子”那可是金德的象征,和尚水德的秦朝有什么干系
而漢家的德運從文帝到武帝,爭論了五十多年,所爭的為什么只有水德和土德為什么沒有哪怕一個經學家跳出身來,問出一句高祖斬白蛇而起義,是為赤帝子,故漢應為火德呢
這可是漢家的受命之符,立國的基礎啊這都沒人跳出來反對,多么“數典忘祖”啊
這不就可見出問題來了嗎
劉備懵了。
或者說,三國的聽者,腦海中的思維已經怔住了。
他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論調,基本上都含著當初高祖斬白蛇起義,是為赤帝子的部分。
可是,可是
可是后世人為什么敢如此顛覆性地妄言,言下之意竟然是在質疑那些古書對于后世人來說,史記怎么都該算經典了吧質疑他們言語的真實性
然而在恍惚的同時,他們更驚疑的,是發覺自己找不出回擊后世人的理由。
也許等他們冷靜下來,同時代最頂尖的幾顆頭腦,遲早可以給出足夠澎湃有力的回擊。然而并不是真正的經學家,巨大的震動之下,連他們都只能啞然。
而沉默的背后,是靜默到可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