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雖然是宗室血脈,但實際上算是農家出身,因為性情的安和踏實,勤于農事的他和他的九世祖劉邦完全像是兩樣的人。甚至因此被他好俠養士的兄長譏笑為劉喜那樣的人物。
他樸素,謹慎,安分,精通儒術,講求讖緯,不好美色,哪怕后宮鬧出了郭陰二人之爭的事情來,實際的妃嬪數目也絕不算多,有名有姓的不過三人,為人稱得上一句寡欲。
他最大的愛好除了讖緯,最合適的竟然是處理政事。而能把政務處理得恰如其份,井井有條的這樣的一個人他甚至還不喜歡飲酒
所以馬援當初說他不如高祖
因為當皇帝的人,怎么可以太老實,太規矩,太溫和,太守禮真的完完全全按照儒家那套圣王的規格去辦事呢
他要怎么用這樣的脾性,去面對處理朝堂上冠冕堂皇,實質卻可能勾心斗角,含污納垢的黑暗與斗爭呢
高祖為了在楚漢的斗爭中取勝,是怎樣的能屈能伸呢他為了挑選出合適的繼承人,又是如何的薄情寡義,轉進如風的呢
他那樣的行事能稱得上合乎禮義嗎
很顯然不是啊
可是他就是漢朝的開國之君,是歷代漢朝皇帝夸耀的有為功高之主,也是馬援認可的所謂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為,比之劉秀都能略勝一籌的君主。
但溫和的,守禮著的,以儒術柔道治天下的,現任皇帝呢
他本來都是這樣,帶著點憂心忡忡地看待他的皇帝陛下的。
可是事情在他不知道的時刻發生了轉變。
他的目光從劉秀手側的酒杯劃過,最后接近大膽地直視皇帝的面龐。而被觀望著的存在當然不在意這樣的舉動,從容大方地回望過來。
劉秀今天是喊他來喝酒的。
這是他第一重沒想到的。
就算所謂的喝酒其實只是淺斟了幾杯,酒量能算豪飲的武將甚至都沒怎么嘗到酒味,對面的皇帝就已經放下了酒盞。
劉秀確實是真的不愛喝酒。但這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終于愿意和人做出共飲這樣世人眼中稱得上親密的姿態了。
這才是重點是馬援覺得他不愛喝酒不好的根源
打天下的別的不說,武將粗人們最好的不過是幾口杯中之物。大家其樂融融共舉酒杯,喝到位了,實質雖然另說,最起碼表面上感情肯定是到位了的。
而劉秀此前經常因著自己不喝酒這個說法婉拒了共飲話說的不好聽一點,這跟端著自矜身份有什么區別。
而第二重,或者說實質上第一次讓他感到震驚的地方,是進京之前,他聽見有人因為講讖緯之言,結果被向來挺迷信這玩意的皇帝雖然言辭委婉,但態度還挺堅決地拒絕了。
這可真的是,讓他當時都忍不住看了看天上太陽打哪里出來的。
畢竟依靠讖緯穩定皇位確實是客觀要求但架不住皇帝陛下他是真的信啊
馬援可以說自己因為這件事內里嘀咕發愁很久了嗎
最后便是這份,最后遞到他面前的奏折。
多果斷的殺伐啊,多痛快利落的揮刀啊。
馬援眨了眨眼。
“所以,文淵眼下覺得,朕與高祖何如呢”
陛下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