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真的把長長的卷軸放上了光幕的畫面
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來往的車馬,林立的店鋪,繁華的市井街巷在世人面前展開一角,是這些哪怕身處于東京當下的宋人,眼見了都忍不住喟嘆的畫面。
于是趙光義忍不住志得意滿地對著下方群臣展臂而笑,絲毫不掩飾自己對于未來的滿意。
“諸君可見,我們大宋愿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文治之盛前所未有。”
他自然地把后世人那段文化成熟斷章取義式地組合理解,眼也不眨地張口就來,笑呵呵地夸耀著自家朝代。
試圖借此掩飾自己前面被戳中高梁河之戰這段黑歷史的尷尬和崩潰。
趙光義狠狠對,就這樣夸,別擱那再提什么對外戰爭了
他一點也不想回憶起坐驢車是種什么感受,更不想回憶起差點就把皇位給弄丟了的驚魂時刻。
可是快樂總是短暫的,當他在內心暗暗祈禱夸獎更多一點的時候,后世人果斷轉換了方向。
然而,它在軍事上的軟弱無能,政治上的內斗不斷,思想上的保守迂腐,整體構架框架上的冗余蕪雜,卻活該它為后世人所嘲笑,被冠以大慫的名聲。
保守派
軍事上軟弱無能王安石說要強軍。
政治上內斗不斷好像我們不能再光明正大給它扯后腿了
思想上的你說誰保守迂腐呢那是那王介甫自己太出格激進了吧
整體冗余蕪雜
仁宗時期就要求裁官了
因為后世人這仿佛指著鼻子罵一樣的言論,他們原本暗戳戳想著出來反對王安石的氣焰都默默被打消了些許。所有人眼觀鼻鼻觀心,認真做個不會說話的安靜擺件。
這樣的兩面性,使得它和晉成為了兩個截然相反的中國史的奇葩。
晉是身為大一統朝代,存在感卻低得可憐,被人常年忽視甚至沒什么興趣日常辱罵,路人感覺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從根本上消滅它的存在。
而宋作為一個割據政權,存在感日常和秦漢隋唐元明清并列,路人熱衷于乳它,但如果細究其根本,本質上都帶著點恨鐵不成鋼,因愛生恨似的扭曲。
它是真的很爛,但正因為它并不是那種毫無希望的爛,才會讓人對它抱有著本可以走向更好的期望,也才會讓人在看見那些轉折點被趙
宋王朝白白錯過之后,
對它的怨念更上一層樓。
而王安石變法,
我們本期視頻的重點,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爛,但沒完全爛jg
被后世矛盾文學塞了一嘴的太祖皇帝有些自閉地閉上了眼,無師自通了其中的精髓。
趙匡胤有點希望但又有點不想知道,那些所謂的轉折點都有些啥。
他有種很微妙的感覺,自己在知道之后,盡管可能可以提前吸取經驗教訓,但最大的可能
是被自己的后世兒孫、不,他弟的冤種兒孫給氣死。
趙頊坐直了身體。
在接連的暴擊,以為自己差點成了亡國之君的震撼之中掙扎出來,身為光幕聚焦重點的同時代人,他突然發現自己看見了改變命運的希望,兩只眼睛立刻深情地鎖定了當事者。
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