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嘴角向上稍微勾起。
趙光義臉上的笑意逐漸外露。
這是要夸我們,對吧對吧
用后世人的話來說,我們這可是順應了那唐末的歷史發展趨勢啊怎么著都得夸夸我們吧
針對地方割據,將地方的財富和兵力都收歸中央;針對武將造反,抬高危險程度最多不過貪污的文官;防止文官形成總體勢力對抗皇權,干脆分割文官集團讓他們自己內斗。
他們做的難道還不夠出色嗎這可是努力保證著自己的皇權不會衰落不會為臣下篡奪誒
不得不說,這樣的做法確實給宋朝帶來了一些正面上的作用。
你慫皇帝慫是真的慫,但是搞政治斗爭的水平和能力,也真的是讓人無語地高。
老趙家
等會,不對啊
后世人你這什么奇離古怪,不忍多看一眼的嫌棄鄙夷的語氣啊
這不應該說明我們能耐嗎
通過轉運使制度,宋代得以將地方財富集中于開封府,再通過挑選精銳補充禁軍,使得地方上殘留的軍隊無力與中央相抗衡。
在其疆土遠小于唐朝的前提下,宋朝的兩稅是唐代的七倍,賦稅更是唐制的十倍。
這種堪稱讓地方被京城吸血一般的政策,很明顯導致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卻更導致了地方的凋敝。
這樣才符合趙家皇帝的利益
有宋一代盡管農民起義接連不斷,卻始終沒有地方上大規模叛亂的發生。
趙禎皺了皺眉。
他到底是老趙家心最為柔軟的一個,重鑄中央集權的任務,在他之前也已經被完成得七七八八。盡管他也有意識地維持著現狀,卻并沒有那么直觀地明白自己所作所為的后果。
而當那一行鮮明直白的對比放在他眼前的時候,這位后來被冠以仁宗的皇帝,一時還是猶疑了。
“怎么會”
他有些不敢置信地喃喃自語,但在朝堂上此刻安靜的氛圍中,皇帝小聲的發問都顯得清晰。
宋朝的百姓,怎么會活得遠比唐朝凄慘呢
聽見的人都知道他想這么問。
而天幕好像并不滿意趙家人過于平淡的反應,于是輕描淡寫,它投下一記響雷。
皇室雖然精神病頻出,年壽不豐,子嗣延續艱難,但皇位交替卻也稱得上平穩,除了太祖太宗這對兄弟“兄友弟恭”的燭影斧聲以外,并沒有疑似宮廷政變的發生。
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