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很平靜地掃向一旁,看著那個懶得摻和進他們斗爭中,此刻兩手揣在袖口之中,不知思考著些什么的人。
王安石是臨川人。
一個即將主政,實施新法,將自己主張宣布天下的,南方人。
他會支持哪一種科舉錄取方式呢
答案太顯而易見了。
司馬光也知道自己為什么,最后會走上一條和王安石對抗的路了。
總而言之,除了文風差異之外,南人堅定覺得北人政治待遇較優,而朝廷對于南方的經濟壓榨過于苛刻。
而在北人眼中,南人在政治上勢力逐漸擴大,則并非國家之福他們極厭惡南人當權主政。
這種地域歧視的現象嚴重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新舊黨已經撕起來的時候,當著神宗,一個在堅定變法的時候,堅決包庇王安石激進行徑的慣犯,甚至因為太過過分而把王安石在宋朝一些文人心中的形象成功扭曲成為野狐貍精的神奇皇帝的面。
王安石a趙頊
等等,后世人你說什么野狐貍精
饒是這倆本質一心干大事,對于八卦都有點隨便聽聽心理的君臣,在聽到這個離譜形容的時候,都是有些傻眼的。
不是,怎么會有人這樣形容他們君臣的啊
他們很正經清白一知己君臣啊
蘇其實也應該在朝堂上但是我之前沒想起來軾阿嚏
大蘇文士悄悄揉了揉自己的鼻尖,把自己往朝堂人群中再塞了塞。
這個噴嚏來得真不是時候,他只想好好吃瓜,沒想成為眾人視線焦點啊。
北方人司馬光公然開啟了地圖炮
閩人狡險,楚人沖動。如今兩相曾公亮,陳旭都是閩人,兩參政王安石,唐介都是楚人,肯定要援引鄉黨之人,那么朝廷的風氣怎么可能會淳厚呢
噗,說的好像元祐更化的時候,舊黨不都是北人主政似的。
宋史編寫的奸臣傳,里面一堆南人出沒,不論是不是真的權奸還是罪不至此。結果該進去一些人,偏偏因為北人的身份而脫了罪。
嘖嘖嘖,元祐多“君子”
啊,北人多“質厚”
啊。這些口口聲聲說北人因為淳樸不能寫文章的存在,該怎么解釋唐朝時期中原地區的文星璀璨呢
地域歧視要不得啊要不得,自己給自己上地區刻板印象可還行。
甚至不止是北人看南人有偏見,南人看北人心不爽當皇帝的那個也很懂什么叫做刻板印象。
神宗時期,還是司馬光,他和呂惠卿都要給皇帝上課。后者談到變法就激動不已,不高興的時候就拂袖而去。而司馬光總體的表現就比較沉穩從容。
于是趙頊自己就發表意見一個山西人,一個福建人,怎么能讓他倆合得來呢
真就刻板印象入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