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這個問題確實是不少朝代都有關注過的話題人總得有點自己的興趣愛好吧,喝點酒怎么就不行了呢
不少文人雅士就專情于這杯中之物,喝幾口微醺之后,得意之人吟詠風月,失意之人宣泄苦悶,無數理智之時不能輕易吐露的真情裝瘋賣傻似的含混在醉言醉語之中,誰也不知道今晚哪個傻子說的是什么真心發言。
但如果在糧食短缺的年代,飯都吃不起了還喝什么酒不管私底下的達官顯貴們自己怎么操作,王朝明面上多少得打擊和約束一番酒釀的存在。
所以這樣的行為確實如后世人所說,實在沒什么新意。
而肉林的起源則更兇殘一點。
商人會將獻祭所用過后剩下的牲畜和人的肢體進行懸掛展示,尤其是人牲的頭顱,常常會被懸掛于房屋外側的屋檐之下,某種意義上頗有伊藤潤二來寫風鈴的既視感和驚悚感。
這樣的舉措當然也不是紂王的首創。可不論是只有紂王時期周人才有辦法記錄下這樣的記載,還是周人為了安撫商代遺民,維系諸侯間關系,將商人所有的血腥傳統全都一股腦扔到帝辛一個人頭上去,他被迫頂上這個帽子也不算理虧。
同樣的道理還有被認為是紂王首創的“炮烙之刑”,說什么為博妲己一笑而誕生的刑罰。其實這應當只是商人慣用的“燎祭”或者“燔祭”之禮,用火以燃燒祭品進行祭祀,只不過祭品是人而被誤解為一種刑罰。
盡管也好不到哪里去,古代血腥人祭的傳統要我們用現代人的道德去理解認同還是太恐怖了一點。
文人您還知道啊
怎么說呢,對紂王個人的惡感詭異下降了,但對商代整個朝代的恐懼微妙上升了兩相增減等于壓根沒什么變化甚至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沖動
但既然你帝辛都是商王了,給自家子民背背黑鍋不是基操嗎搖頭晃腦或者說,都是當君主的人了,給屬下或者不知道什么東西背黑鍋不是一種基操嗎
眾所皆知,所有皇帝都自帶一種背鍋俠屬性。
秦“萬惡之源”始皇帝嬴政
漢“有亡秦之禍”孝武皇帝劉徹
唐“改史第一人”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我當初未來就多余好奇那一句實錄記載
但是,紂王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他的統治是絕不可能沒有分毫問題的。
或者說,這世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都有著他們的局限性。哪怕是我們最終評價褒大
于貶的千古一帝們,我們都不可否認他們身上存在的一些弊端。
哪怕有一些政策,我們會評價為“步子扯太大”“超越了時代”,仿佛真的應該為他們的“真知灼見”而滿懷惋惜。
但實際上我們應該知道的是,所謂“領先時代半步是天才,領先時代一步是瘋子”,不過是對失敗者的委婉寬慰。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瘋子”,我們該全心全意地去夸贊他。
很簡單,沒辦法認識到政策與當下的不相適宜,沒辦法認識到當前時代的真實和基礎,沒辦法實事求是,因時而變,腳踏實地將理想完成為現實的人,勢必永遠是沒有辦法成功的,也不值得被歌頌的。
所以王莽不是什么穿越者,無數的巧合將這個制度唯美主義者,復古學派的狂熱追隨者包裝成一個與真實的他背道而馳的先進的天才。本質不過是人類對于美好社會的期望亙古不變的樸素純潔。
所以楊廣不是什么彪炳千古,李世民都活該感謝他的赫赫大帝。過于宏大的敘事將最根本的失敗原因包裹地過于渺小,無數雙眼睛忽視了血淚的吶喊,而那是將會索命的鎖鏈,注定要將仇恨者一同拖入深淵。
你看,這何嘗不是一種因果輪回報應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