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滅亡的從不冤枉。”
李世民緩緩替后世人道出那個它心中下定的結論。
那么我們簡短介紹了一下帝辛其人,大致也就可以給出他的一些人物特性,尤其是可以明白他和自己的貴族階層,或者說,統治基本盤之間巨大的矛盾了。
好像是覺得自己沉重的話題講了太多,后世人頓了頓,選擇繞回最開始談論帝辛的原因。
不少人的心情還沒完全整理得好,此刻突然轉換開話題,無措的同時還多了幾分啼笑皆非的無奈。
但能逃避開一些不必要的沉重到底是好事,于是他們順從地將原本的惴惴收拾干凈。回到文王的篇章。
一方面是他引入異族官員搶占商人貴族的利益,并且心里還懷揣著一點再把他們馴服驅趕遷個都的念頭,使得他們對其滿腹怨懟乃至于憤怒。
另一方面是他熱衷于用商人顯貴獻祭,用血淋淋活生生的案例帶給商人貴族一點小小的全家上路警告,使得他們為恐懼和整日不安憂懼的陰影籠罩。
雙管齊下,他和商人貴族階層的關系要是能好那才叫個笑話。
商王內部的宮廷政變暗地里一直風起云涌,從未停歇把他干下去的想法。人選從他庶弟微子能跳到他叔叔箕子,只要是血緣關系近一點的沒一個跑得了的,后期甚至能發展到他兒子身上去。
所以當文王牽扯到這些混亂的政治斗爭之中時,作為一個身上既沒有流著商人自己人的血,又是商王獻祭專用戶異族方伯的選項,遭遇到羑里之囚被帝辛下大獄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挑軟柿子捏嘛,誰不會呢
孔子
為文王點蠟
“沒事。”子路嘗試著振奮一下在場的氣氛“文王最后不是沒什么大事嗎并且在獄中還堅持整理了易經。”
這是孟子還沒出世,要不然子路準得借用一下他的名言,說上一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云云,論證一番文王心志之堅定。
結果還沒多說幾句,就被后世人無意之間掃射到了。
周昌這把可是遭了大罪。
子路
向來脾氣不是很好,和孔子相侵相礙,幾大知名弟子中挨罵最多吵架也最多的大漢這回卻壓根沒考慮過回嘴這種事情,悻悻然蹲下了。
后世人基操,習慣了jg
在別的朝代坐牢頂多人體遭罪,在商代坐牢,你如果不是個老商人,還要心里遭罪啊。
大人,羑里監獄經典伙食,隔壁人祭場的“下腳料”,請用。
子路把這句話在腦海中反復了三遍,才反應過來后世人在說些什么。
他臉一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