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讓人產生這種猜疑的那一刻開始,商代的陰影已然隱隱籠罩住了下來。
而后岡h10號祭祀坑的出土,戍嗣子全家人被紂王獻祭后的場景重又出現在世人面前,則更為文字增添了實物的說明。
最下面一層是其家族中地位較低的成員,大部分兒童和嬰兒的尸體散落其中,分尸、肢解乃至于烹食的痕跡并不罕見主祭的當然是商代貴族,他們給予了戍嗣子這位同為貴族的成員一定的寬待,允許他們攜帶一定的貨貝和玉器作為陪葬,卻依舊不改一些“慣例”。
如是染著朱砂的白骨鋪滿了三層,散亂的骨架昭示著他們身首分離的命運,一層比一層來得勉強體面,直到最后唯一的主角那位名叫戍嗣子的中級貴族享受了單獨埋葬的優待,連帶著一只曾經被絲綢包裹著一齊帶進坑里的鼎。
記錄著商王接見賞賜榮光的象征,最后連同著它的主人,以及它主人整個家族73口人,被商王本人授意深埋土下。
生殺榮辱皆由一人。所謂由他興盛,亦由他毀滅。不過如是。
后世的挖掘現場被還原在所有觀者的面前,而無人能說出什么話來,只沉默著看著那個在俯瞰的視角下顯得有些巨大的空洞。
“敢行暴虐,罪人以族。”
有人突兀說出了口,念著泰誓中武王抨擊的話語,打碎了凝滯的氣氛。
“罪人以族。”
他繼續重復了一遍。
族滅是那么罕見的刑罰嗎
不是。
真正牽連九族的罪名,七十三口人難道稱得上多嗎
不多。
但是啊,但是
他依舊看著那個空洞,感覺自己心中好像同樣出現了一個缺口,有涼風灌進里頭,帶著呼呼的嘯聲。
野蠻的震撼力,往往觸及的是人最本質的一種感受。那種和后世文明粉飾過的處罰截然不同的感覺,帶著蒼茫感的草率和血腥。
于是他開始低頭。
即便是在以鬼神人祭為常態的商人眼中,帝辛這種熱衷于用商族顯貴獻祭的做法,也是讓人足以陷入一種難以置信的恐怖當中的。
所以,在對于商朝相關的歷史記錄當中,才會出現商人貴族內部大量的逃亡或者死亡。他們常常會被冠以
忠良之臣的名號,因為商王的無道所以投奔“天命所在”
的西周。
但事實從來顯得冰冷商王可能是真的他們眼中的“無道”
,但“忠臣”逃亡,更大的可能是出于恐懼和保命的需求。
可能這才是商失控和滅亡的直接原因,這才是牧野之戰中商周力量分明懸殊,帝辛卻最終一敗涂地的根源。
人都活不下去了,誰去追隨你個商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