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周發,
也就是武王,后來娶了呂尚,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直鉤釣魚姜太公的女兒作為王后。這位武王后后來有記錄被稱為邑姜。
在這個稱呼中,姜字是很好理解的
呂尚的族姓就是姜,之所以喊他呂尚是因為他的氏是呂。而在西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
又根據商人傳統呂尚的家族身上有著很明顯的商朝烙印,他們的取名都隨商人習慣,用的是天干地支的日名,后來的姜姓齊國便稱呼呂尚為“祖甲齊公”,證明他的日名是甲女子的姓會被放在最后。
就拿婦好來舉個例子婦是商人對她王后地位的尊稱,好才是她的姓。她又被叫做后母辛,后母同樣是地位尊稱,辛是她的日名,證明了她的商人血統。
所以呂尚的女兒被叫做x姜是完全合理的,但問題在那個邑字。
孔子突然嘆了一口氣。
“東周以后,世上通曉周禮的人又還能有多少呢”
“男子稱氏,女子稱姓。這樣基本的規則,后世人卻還要公開強調,并且自己也犯過幾回錯誤而不覺得有什么關系。”
這不叫禮崩樂壞,又能叫什么呢
“何況太公一名”
他說著竟有點無奈,在有些弟子比如子路帶著點懵逼的眼神中,不乏有些恨鐵不成鋼地搖了搖頭,干脆點明“由你可知這個名號如何而來”
在春秋這個年代,一個人因為人生經歷的復雜,而有好多種稱呼,都已經可以稱得上一種常態。按理說并不是什么過于為難的題目。
但子路還是成功卡殼了,好半天才在老師的死亡凝視中擠出了個答案。
“文王見其而贊曰是吾太公望子久矣。意為早在古父亶父時期,周人便盼望可以得到如他這般能夠輔佐周邦興盛的人才。故稱太公望,后有人解為太公。”
所以也就跟著衍生出了什么呂望之類的稱呼。再加上傳言文王武王都尊其為師,所以又把他稱呼為師尚父。看起來名字很多不知道真的叫啥,實際上本名不過普普通通姜姓呂氏名尚。
孔子這才和顏悅色收回了自己已然攥緊的拳頭很好,孺子可教。沒有成功因為后世人的稱呼太過放飛自我而忘卻了生存的本能。
呂尚的封地和邑扯不上什么關系,與家族的天干日名又肉眼可見的無關。不管怎么看,這位武王后身邊能和邑扯上關系的都只有周邑這一個人。
眾人
啊這
不是,后世人你在暗示些什么啊
反正李世民的臉是成功綠了。
一些不太美妙的回憶涌上心頭,李一陛下那些不可不說的奇妙緋聞隨著后世人的暗示開始浮現在腦海當中。頂著身邊觀音婢似笑非笑的眼神,哪怕是自信如天策上將,此刻也低下了頭,雙眼使勁在四周地面上瞟來瞟去,試圖找出條地縫好把自己塞進去。
離大譜,真的很離譜。后世人為什么要那么關注皇帝的后宮生活,那么喜歡看各種緋聞八卦。
他這回是清白的啊他這回真的很清白
高湛笑死,睡嫂子怎么了。
我們北齊就是可以這樣玩的jg
天幕的語氣依舊輕快。
對,就是你們想的那樣。
有現代學者猜測,邑姜有可能先是嫁給了周邑,但由于后者不幸早逝,為了維護文王一脈和呂尚之間的聯盟關系,周發挺身而出義不容辭娶了嫂嫂。出于紀念意義,邑姜保留了第一任丈夫留給她的名字。
周朝開國之后,武王一脈依舊稱呼周邑為考父,可能也有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