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痛哭起來那叫個稀里嘩啦啊。一邊被他打得不敢還手,一邊都快神志不清只會顛過來倒過去重復幾句諸如為什么遹兒死了司馬衷你傻啊那是你老子給你安排的啃小的你他媽年輕時候有你爹我和你媽護著,中間過渡期依賴下你老婆,晚年把朝政托付給你兒子,這皇帝哪里有那么難做啊這樣的混賬話。
呵,衷兒確實是個傻子啊,你生的傻兒子。你也是個傻子,真t有其子必有其父是吧衷兒“圣質如初”,你腦子也不清醒你孫子不還是你挑的兒媳婦殺的這皇帝是那么容易的事嗎
司馬昭被氣得肝疼,甚至都沒發現這話把他們司馬家上下全給罵了一遍。但想想這兒子養都養了那么多年,再想想他未來早期干的太康之治,又舍不得真把他打死,只能眼不見為凈,道了一句晦氣把人拉下去療傷。
他自己心知肚明司馬家,最起碼他們這一輩對于妻妾的態度,有種祖傳的清清白白渣男的直白。所謂漂亮美色迷人眼,家產還得老婆管。
就司馬昭而言,他的繼承人從來只可能出自發妻王元姬膝下。畢竟這位出身東海王家,祖父曾經是漢司徒王朗,本人又足夠聰明能干。司馬昭沒有廢嫡立庶的理由。
可這位大老婆雖然給他生育過五男一女,但其中三個兒子都陸續夭折。最后只留下老大司馬炎和老二司馬攸,后者又因為他哥司馬師沒有親兒子,被好弟弟司馬昭義無反顧過繼給了親哥。
所以,司馬炎確確實實是他從小養到大,一直帶在身邊,可以說感情最深,付出心血最多,也是和他最像的孩子。
他是偏心的,他得承認這一點。
可他偏心的對象從來不是司馬炎未來耿耿于懷,始終認為對自己位置有威脅,并且比他更受家長寵愛,最后不惜為了兒子的皇位將其逼上死路的司馬攸。
司馬炎看不清這點。當局者向來迷惑,坐在太子之位上面對一個比他聲望更盛的兄弟,他第一的感受永遠是把所有的條件想得對自己不利。
但或許司馬攸便清楚地知道,司馬昭真的是偏愛司馬炎的
他對司馬攸或許有孩子沒有長在身邊的補償,可相處的密切始終沒有時間加以補全;他知道兩個孩子的才能有高下之別,卻壓根狠不下心舍棄掉培養了那么多年的大兒。
當爹的是這樣,當媽的其實也沒能好到哪里去。
當司馬昭反反復復用劉長和曹植的前例告誡司馬炎,當王元姬死前拉著司馬炎的手,對他說“桃符司馬攸性情暴躁,我怕他會惹惱你,當哥哥的你不要容不下他”的時候,司馬炎或許
會難過地覺得這是親爹親媽偏愛小兒子的事實吧他的弟弟向來以君子有方,風度翩翩著稱,真正性情暴躁又容不下人的人,只有可能是父母眼中的他司馬炎本人。
可事實上,以司馬攸的才能、威望,以他被司馬懿青眼有加,司馬師曾經收養,司馬家兩大權威級硬核狠人相繼認可的履歷,他如果當不成皇帝,注定就是會被忌憚的命運,注定就不會擁有什么好下場。
浮笙閑提醒您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司馬昭和王元姬的叮囑不過是他們在選擇了司馬炎后,對司馬攸的愧疚心理,希冀補償罷了。
可是現在,向來偏心的家長也坐立難安司馬炎未來搞出的亂子實在太大了,哪怕司馬昭能幫他收拾宗親藩王,甚至能幫他處理賈充一家,乃至于替他狠下心堅決不讓司馬衷繼位。司馬炎自己的問題也是肉眼可見,無法遮掩的。
現在他皮是繃緊了,有危機意識了,不敢放縱自我,決定按照自己前期的執政態度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干活了等司馬昭死了呢
等司馬昭死了,司馬炎上位之后那么多年,他真的能始終不忘克己嗎就算有著天幕示警,萬一它如同來時那樣突兀消失,萬一司馬炎的正妻楊艷又如既定命運那樣死去,還有哪些人敢
不,司馬炎像他,他們都是那種自身才干不夠突出,但是擅長聽勸的人,不會讓人不敢勸諫的,關鍵是還會有哪些人愿意勸諫他,哪些人能夠接近他進行勸諫的呢
司馬昭有點萎靡地放縱了自己的掙扎。
家門為什么有那么多不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