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謙虛道“公臺棋藝高超,彧自愧不如啊。”
陳宮捻著胡子笑“文若真是謙虛了,虛虛實實、寬攻大圍收漁利之招,宮才是差得遠呢。”
兩人你來我往,互贊了一番。聽得燕綏心下茫然所以究竟誰贏了,以及戲志才還留不留下陪本莊主
“莊主提出的石墨和黏土混合燒結,我心中有了思路,正要回去試制,不如下次再同莊主秉燭夜談,盡興到天明。”
很遺憾,戲志才拒絕了熱情的莊主,要回去連夜研究不耗費墨水和硯臺的鉛筆,好讓出身寒微的學子求學無后顧之憂。
這個理由太無懈可擊了,燕綏無法反駁。
謀士們紛紛告辭,只留下莊主一個人形單影在屋里,影子映在窗紙上,顯得分外凄涼。
燕綏不由嘆氣忽然格外想念賬房先生了。
她把許褚喚來,速速安排人前往瑯琊,打探諸葛家的情況。這時候諸葛亮應該才八歲,在父親仙逝后被叔父諸葛玄收養,若是可能
燕綏有一個十分奢侈的夢想收個義子,將現代的許多理念傳承下去,說不定代代相傳下,能提前大幾百年在華夏的大地上通火車燃蒸汽機。到時候,比西方先行一步工業革命的種花家后代,也能每年休假幾十天在沙灘上日光浴呢。
這個人選,當然不是呂布這種反復無常的弒父之輩,而是諸葛亮、陸遜、孫權這樣年少杰出、值得托付的人才。
不過,正如陳宮說的那樣,諸葛家可能有官職在身,難以打動。與其如此,倒不如試著把少年法正誘拐過來。
法正是名士法真之孫,燕綏記得他家族沒落了,家鄉還遭遇了饑荒。后來法正流落到蜀地,不僅懷才不遇還遭到同僚們的嫉恨,直到遇到劉備才大施拳腳。
不過法正是個睚眥必報的性格。
史上成為劉備面前的紅人后,法正就開始了自己的報復行徑。當年落井下石的人,一個個都被他弄死了。但法正太得劉備的心,漢中之戰,法正居功第一,就連賞罰分明的諸葛亮也不得不避其鋒芒。
燕綏暗忖少年法正今年十三四歲,正是想得人賞識卻無人在意的年紀吧,且家道中落,若是自己遞出橄欖枝
雖然法正是個超級記仇的,卻也有恩必報,這份知遇之恩,總不能恩將仇報吧。
只是如何才能引起天資聰穎的法正注意力呢
燕綏左思右想,終于想到了引誘法正的方法。
翌日,燕綏笑瞇瞇地找到了荀彧“文若,可有空陪我練練字”
此時郭嘉已經抵達了常山郡。到了在酒肆稍一打聽,原來趙家是常山郡的名門望族。
昔日黃巾賊攻打常山郡的時候無人來救,全靠郡中自發抵抗,如今郡中秩序多由地方望族主持。其在郡縣遭到黃巾賊攻擊的時候主動貢獻家中糧草,組織百姓抗敵,有很高的威望。
與此比起來,朝廷的命官反而不上心,只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