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混日子罷了。路上行人提及朝廷命官,皆是一臉麻木,還有的非常不滿冀州牧韓馥的毫無作為,提起來一臉的憤憤不平。
典韋壓低聲音說“這些地方官真是既無能力也無良心,這一路過來,就沒見幾個能和莊主比的。”
“這個世道,官員盡心盡力者少,飛揚跋扈者多,這常山郡不同尋常啊。”郭嘉心中暗忖看來常山郡的世家對軍政把持甚重。地方官員連個跋扈之名都沒有的話,必是有勢力暗中鉗制。
趙家就是常山郡望族之一,趙云十三歲時就能上陣殺敵,在郡中有少年英勇之名,追隨者甚多。了解到這些,郭嘉就帶著典韋直奔趙云所在的真定縣而去。
“常山趙子龍到底是何等風采”想到主公言談間對趙云的推崇,郭嘉桃花眼微瞇,愈發好奇起來。
只是待到了真定縣,郭嘉反而放慢了馬匹的腳步,將一裝著麥穗的木盒交給書童,讓其送至趙府上,自己則帶著典韋慢悠悠去街上晃悠了,施施然搖著扇子道“聽說這邊有一燒餅,顏色金黃,甜的美味,咸的回味無窮,我們吃完再去驛館。”
翌日一早,就有一老丈候在了驛館門口,正是趙家的管家,恭謹遞上請帖,邀請道“郎君,主家邀請您到府上一敘。”
趙府雅致而不奢華,招待周到而有禮,趙家族長趙云的祖父趙任親自接待了郭嘉。
郭嘉是何等聰慧人物,一頓飯的功夫,不但摸清了趙家的想法,連常山郡的情況也了解了個一清二楚,順帶宣傳了一波燕綏救困扶危之舉。
常山郡中有不少立志報國的小郎君,可惜如今做官之路并非通途,舉孝廉推上去的人才須得前往被董卓把持的京師,這可愁懷了族老們。
酒過三巡,郭嘉方才道出來意“莊主求賢若渴,聽說趙家兒郎文武雙全,特地命我來結識一番。”
說完,讓典韋呈上一小袋良種,大方道“此乃莊主培植多年的良種,麥穗如您所見,是普通作物的兩倍,區區薄禮,不成敬意。”
趙云的祖父看到袋子里的東西,這與先前送上門,只為試探的沉甸甸麥穗不同,盒子里的麥穗泡發過,已無法發芽。而對方如今給的一袋可是貨真價實的種子。對方不遠千里,送來千金難尋的良種,他的面色愈發凝重起來
“多謝莊主一番好意,云兒求學未歸,如此貴重之物,我不便代他收下,還請奉孝多待一兩日,我速速喚他回來。”
趙家倒是厚道,郭嘉微笑道“不急,某恰好有生意要做,要在郡中多待些時日。”
此時,年少的法正也收到了一個精致的黃梨木盒子。
他大為驚奇地抱著盒子,看著陽城來的差役“是仰慕我的才學,一定要親手交給我的禮物”
“沒錯,小郎君。”土匪出身的差役對自家莊主的本事深信不疑,饒是對著十三歲的法正,也耐心十足,笑瞇瞇地回道。
法正看了一眼父親,嬰兒肥的臉上掛著些小得意,待官吏退下后就迫不及待道“看吧
,父親。也有人欣賞我的字畫,愿意同我結交。”
法衍微微一笑“你不看里面東西,萬一是人送錯了呢”
法正噘嘴,氣鼓鼓地說“絕無可能。”語氣中底氣卻十分不足。
千萬不要是別人弄錯了父親的名字,那就太丟臉了。若是弄錯了,我非要把這個送信人吊起來鞭打不可。法正攥著小拳頭,在暗暗心里祈禱著,旋即背過身快速打開了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