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用屏風把屋子分為了三個區域,一是坐候區和問診,坐班的有華佗和外地請來的另外一位姓譚的醫匠。
按照伙計的建議,坐候區的人手里都取了號,一是遵照燕縣令的吩咐,科普數字,二是讓病患們歇一歇,畢竟已經在門外排了很久的隊了。
眼下坐候區的人都安生坐著,等著叫著自己的號。有的人學不會數字,那也沒關系。若是無人應答,伙計就上前挨個瞅瞅他們手中白紙片上的數字。
二是急診區,里面有一魏姓醫匠坐著,專門接待急病患者。魏醫匠在陽城行醫也有五六個年頭了,口碑不錯。
平時百姓有什么頭疼腦熱的,都是去他府上請人。
燕綏直接把人編制歸為了公務員,用豐厚的薪水請來坐班。
背靠縣衙、有了旱澇保收的體面工作,而且不用四處奔波,魏醫匠和譚醫匠都十分珍惜這份工作,熱情度高得很。
“這個勢頭,感覺他們真的很忙啊。”戲志才問郭嘉“他們是怎么休假來著”
“他們編制也在縣衙,所以待遇和官員們一樣,五日一休沐,但是錯開休的。除夕、夏至、冬至、伏日等假日理論上是休息的,但畢竟醫館關乎生死大事,所以假期也是輪流值班。”
說完,郭嘉不滿道“我交接給你的材料你到底看沒看”
戲志才仰天長嘆“沒辦法,我這不是在研究縫紉機么,你給的兩大摞資料還沒來得及看呢。”
郭嘉毫不客氣地給了他一個白眼“我看你遲早要瘋魔。”
醫館之中,穿著藍色馬甲的學徒穿梭其中,有的跟在醫匠的后頭用鉛筆在白紙上飛快地記筆記,有的在引導病人,還有的在三號區域,正給人抓藥。
中藥柜靠著墻,整整齊齊的擺放成一排,前面是足足有到人胸口的桌子,上頭置有小秤,正有人在按照方子抓藥。
正是紫蘇、桔梗、麻黃、茯苓、前胡等藥物。
整個大廳的東側,是收費的地方,問診兩文,抓藥是明碼標價的,所有藥材對應的價格都在前面的墻上掛著,有的后頭用鉛筆打了x號,表明今日已售罄。
戲志才奇道“咦,我記得莊主說過開醫館不與民爭利,要讓民間的藥房遍地開花,沒想到我們的醫館也賣藥啊”
看到郭嘉鄙視的小眼神,戲志才無奈拱手“我錯了,我回去就看”
就算郭嘉隨莊主去陽翟,但他教出來的兩個管事都在,不會出了岔子去,而且燕綏給郭嘉安排了一個財務總賬房的職位,對所有莊子的財務郭嘉依舊可以隨時查賬。所以戲志才雖然總領陽城的事務,倒也沒著急看交接的東西。
燕綏溫和解釋道“我們有神醫坐鎮,日后來求藥的人必絡繹不絕,藥房也會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數量越多,競爭越有利于民。然而我怕他們聯手推高藥材價格,便讓官府的醫館作為標尺。”
一直在觀察,沒怎么說話的荀彧開口道“難怪會有那么多的售罄,是莊主吩咐他們每天只拿出定量的藥來,作為標尺穩定住藥價”
“正是,這樣藥房也不敢加價太過分。”燕綏心道就算他們敢聯手加價到離譜,自己也能出臺哄抬價格條例,罰上幾次就老實了。
“稟告太守,華醫匠在給人動手術,現在離開不得,便讓鄙人帶大家轉轉,里面請。”
來者是穿著藍馬甲的學徒,連連替華佗向燕綏拱手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