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綏豈是擺官架子的人,不甚在意地擺擺手“沒事兒,我們只是過來走走,調研一下。”她吩咐道“你找幾個不忙的學徒一起過來,我聽聽你們的看法和需求。”
“諾”
畢竟,醫院關乎民生大計。在走之前,不看一眼現在的就醫情況燕綏放心不下。
一會兒,五個學徒過來了,都穿著醫館發的藍馬甲,齊齊向燕綏行禮,既激動又緊張地問“使君有什么吩咐”
燕綏問學徒“華醫匠在做什么手術”
聽說了華佗鬼斧神工的醫術,法正、戲志才等人也很好奇真能剖開人的肚子,把腐爛的腸子切去,再裝回去縫合傷口么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學徒畢恭畢敬回答道“有一位患者得了腸癰,用針灸已經不行了,醫匠在為他剖腹。”
聞言,謀士們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法正摸著自己的小肚子,感到了一絲涼意,且不說開腸破肚能不能活下來,這痛苦常人根本無法忍受,他扯著郭嘉的袖子,小聲道“切開肚皮,該多疼啊”
“沒你想象中那么可怕,華佗有麻沸散的。”
燕綏也很激動,華佗可是創下了人類歷史上最早使用麻醉手術記錄的外科神醫。
“麻沸散”這一失傳的神秘藥劑,可是江湖傳說,她今天非要弄清它的廬山真面目不可
學徒介紹說“冬日有些人得了傷寒癥狀會分外嚴重,癥狀也是一天一個樣,那些家遠又住不起驛館的,醫匠便讓我們盡量收治了。他們用過的東西,都按照華醫匠的吩咐,用滾水燙過,再在陽光下暴曬。”
法正奇道“那他們家屬呢”
學徒答道“病房里人太多,晚上留他們不得,很多人舍不得住驛館,便在城外棚子或者店的屋檐下湊活一下。”
法正同情地說“除夕夜剛下了雪,這樣的天氣會凍死人的。”
法正一看就是養尊處優長大的,一個黑瘦的學徒苦笑道“苦命難違,我們這樣的人家,能夠有看得起病已經知足了,郎君可知在莊子里,要是斷了腿要花多少錢看嗎”
“多少文”
“光是看診,就得兩百文”學徒比了個手勢“再加上診費,得上千文了”足以讓一戶人家傾家蕩產。
法正喃喃道“好貴,我們醫館診費才兩文錢”
“是啊,要是能早日學到真本領出師就好了,到時候下鄉三年,我肯定把鄉親們都醫治好,到時候他們也不用在冰天雪地里走這么遠的路了。”
能成為學徒的條件之一,就是簽訂工契,在出師后要以醫館名義下鄉,為鄉民診治。完成后,還要再回到醫館,做五年工。饒是條苛刻,仍有不少人前赴后繼報名。
甚至不少送孩子來的窮苦人家都不覺得條件苛刻,反而覺得做工越長越好,這樣就能保證有一口飯吃,不會成為流民。
畢竟醫館背后是衙門的鐵飯碗啊,成為學徒,
起碼許多年的衣食住宿都有著落了。
看著學徒挺著胸膛的樣子,燕綏欣慰笑了“會有那么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