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沉吟片刻“難怪使君之前說并非依靠武力直接奪取,有了這些詳盡的資料,便能依照您先前所言,酌情打擊豪強,安撫民心和增加補給了。”
燕綏頷首“沒錯,必須削弱當地豪強的勢力,我們才能快速控制住陳國。”當然,以后全國的世家豪強免不了被打個一半去,這點就不必和大家出身的陳群、司馬朗等人說了。
現在他們目的一致,都是削弱陳國大族的影響力,這樣己方少量人就能安定陳國,讓其和潁川一樣,成為穩固的后方,所以幕僚們沒有絲毫懷疑。
而且燕綏也沒有天真地提出耕者有其田,免得招致懷疑和引起劇烈的反撲,甚至己方后方不穩,潁川的世家出身的官員都背叛自己。
田地事情太容易牽動敏感神經了,一不小心就會讓一地拼死抵抗,還是徐徐圖之得好。
燕綏此番只是讓人貼條子給大豪強,打招呼籌軍糧。
“能貢獻出一半來的,已經不錯了。”燕綏道“少于一半,就暗中觀察好再行動,看看他們常到哪里去仔仔細細檢查茅廁、地窖、花瓶、瓦盆、煙囪、水缸、樓板下等。”
一句話,不給也得給。
司馬朗笑道“使君仁慈,就算是拿走糧食,他們還有田地和金銀珠寶在,不會孤注一擲反抗。這樣既能震懾這些人,補充軍糧,又能削弱他們的勢力,實乃一箭三雕啊。”
燕綏看向賈詡,唇角噙著一抹笑“文和怎么不說話也說說哪里考慮不周。”
賈詡
“使君面面俱到,詡自愧不如啊。”
還說自己足智多謀,這位豫州之主才是智計百出吧。連分散調查和側面問詢都親自交代給斥候,對征集軍糧也說得頭頭是道,連人心都考慮到了。
殊不知,這是紅軍經驗總結,被燕綏拿來用罷了。
“讓百姓看到我們從豪強運出糧食來,今后,百姓也不會那么怕他們了。”燕綏笑道“就算他們有金銀珠寶,也會遇到有價無市的情況。”
百姓自己存糧都不多,很多人還在挖野菜扒樹皮,哪有那么多存糧。
燕綏倒是放過了中小的“地主”,雖然這個年代還沒有地主的概念。但這些中小的地主未必舍得把糧食賣出去,而且大豪強胃口又那么大,萬一拿出來的多,對方要明搶呢
司馬朗贊同說“是啊,家里那么多仆從總得遣散大半,不能讓人餓死吧。”
賈詡卻道“仆從比主家更了解有多少糧,怕是不等遣散,人就攜資逃了。”
漢朝有專門的法令懲罰“逃奴”。奴仆和主家簽訂了賣身的契約,都等同于主人的“畜產”,當然不能擅自離開,否則被抓住就會打死。而且沒有路引和驗傳,去往別處也很難被接納。
然而,潁川對落戶很寬松。只要有手藝,能在潁川找到一份活干,通過考察期后就能得到戶籍。
燕綏沒有強調這一點,免得被人看出,她其實和王莽一樣,都是想廢除奴隸制。只不過,想想王莽凄慘的下場,不少先進的理念燕綏并未宣傳,而是不動聲色地埋在了制度之中。
總會有人暗里發現這其中的漏洞,奴仆逃過去,憑借女工、木工、管賬等各種才能就恢復自由身。甚至才能出眾的,還能通過考校成為官吏。這讓有一技之長的人,如何不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