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一下車,第一個見到的,沖上來握住他雙手的人就是秦王嬴政。
他急迫的想要與韓非談論注重實用,變革國家的法家而撇棄弘揚華麗無實的娛樂藝術,過度講究禮儀的儒家。
嬴政有心當求賢納才知人善用的秦孝公,也把身負大才的韓非當做自己的商鞅。
只可惜,韓非人在秦國心在韓,無論嬴政組織了幾次學習法家思想的大臣前來,韓非都只是一邊敷衍,一邊往韓國寄信。
“大王吶快把我接回去吧”
而就在此時,出于對韓非這位師出同門,卻出生比自己尊貴,才華比自己橫溢,就連頂頭上司,都更加看重被強搶豪奪過來的他而非真心誠意,千里迢迢趕來效忠的自己的李斯。
終于忍不住了。
不論是從私人角度來說,還是從秦朝的角度來說。
第一個該被滅掉的國家,都該是韓國
否則,憑什么
天道不公
李斯一遞滅韓的奏折,韓非就坐不住了
什么滅韓他要存韓
然而,無論韓非如何下筆如有神,在辯駁和口才這方面,患有口吃的他,是始終沒辦法勝過李斯的。
李斯,贏在了該贏的地方。
當然,縱使嬴政站在了李斯那邊,韓非還是沒有心灰意冷。
因為他知道,此時的秦國有一個秦王非常倚重,名聲遠傳的神童在
這個人,就是趙黎
帶著自己所有的著作,帶上自己所有的身家,也帶上對方發明的神童紙和毛筆,韓非登門拜訪
只求對方能夠幫助自己,救韓國于水火之中。
只要趙黎愿意去勸說秦王,秦王便一定會聽從這位神童的意見,暫放韓國,率先攻打趙國。
黎箏思考著韓非的時候,并不知道韓非也正思考著自己。
并且,比起她想要讓對方給扶蘇多講點法家思想來說,韓非對她的欲求更為急迫的多。
“非,見過神童小公子。”
原以為要到下午的課程上才能與之相見,黎箏卻在樹蔭下躲懶之際被韓非逮了個正著。
這是一位與李斯同齡的中年人。
他目光堅毅,背脊筆挺,上來就邀請黎箏到他寒舍一聚。
黎箏自然是同意了。
但身為扶蘇的伴讀,要離開課堂外出,還得與扶蘇說上一聲才行。
躲懶的伴讀溜溜達達的跑到揮汗如雨的少年身邊,告知他下午要上課的韓非老師找自己有事,也許需要她去幫忙準備下午的課程教材什么的,就先走一步了。
扶蘇忙著給自己加練,再聽黎箏的告假,用的也是名正言順的理由。
這位小少年立時就答應了下來,順道還暖心的問有沒有記住回他宮殿的路,到時候要不要他派人去接。
講真,扶蘇小少年不愧是被評為仁善寬厚,夸了幾千年的秦國繼承人,若不是韓非還在身后等著自己,黎箏都想抓緊機會往上再刷點好感度了。
可惜,韓非的叫喚一下下響起。
“神童小公子。”
黎箏不舍的看了眼還在勤奮練劍的扶蘇,忍痛離去“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