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的意見可能與您相左,臣以為,攻伐他國或許還是放慢步調為好。”
黎箏想到始皇大大離世后,秦國才剛打下來的江山再度陷入戰火的畫面。
包括項羽、劉邦在內的秦末十八路諸侯從多個地方分別進攻秦國,一時之間,仿佛整個天下的人都在吶喊著要推翻秦朝。
璀璨了五百多年的秦國,僅僅只統一了十四年,就如同劃過天際的流星般轉瞬即逝了。
黎箏認為,偌大的秦朝之所以會覆滅,胡亥趙高兩個臥龍鳳雛雖難辭其咎,可過于兇猛而不近人情的攻打諸國,致使其他幾國對秦朝的仇恨尤為強烈,同樣是大秦被覆滅的主要原因之一。
黎箏會被派來戰國做任務,其中一個目的便是安邦定國。
為了以后更為長遠的國泰民安,現在的秦國還不能放開手腳去四處征戰。
黎箏拉過嬴政的手,點在了輿圖代表韓國的圖標上“陛下,依臣之見,攻伐為下,人心為上。”
若是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的。
比如現在正等待著被他們接手的韓國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誘使趙國攻打韓國之后,秦不僅可以隔山觀虎斗,還能坐收漁翁之利。
而未來本該活躍在反秦第一線的張良等人,如今再也不會對秦國懷有巨大的仇恨,甚至于等到韓王稱臣入秦后,他們還可以期待一下張良的投奔。
畢竟,以張良和韓非與生俱來的愛國屬性,對于覆滅了韓的趙國一定恨之入骨,若是以推翻趙國為由,招攬他們二人的話
黎箏瞥了眼皺眉不語的嬴政。
估計是十拿九穩,沒有任何問題。
只要張良到手,國家再穩上個百年就沒有半點憂慮了。
心思百轉千回,黎箏半抬了頭,發現自己還未將放緩攻伐的理由說給君王聽。
而這久居高位,說話從來不容忍人置喙的千古一帝,竟也沒有任何不耐的等待著黎箏的解釋。
她忍不住輕輕勾了唇,在心中感嘆,這種被信任的感覺真是太好了。
如果岳飛能遇到如此君王,想來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清了清嗓子,少女的聲音在空曠的殿堂中響起“陛下,秦日益強盛乃是世人有目共睹,我們想要收服六國并沒有實質性上的困難,一切都只會是時間問題。”
“但如何完好的保存實力,以最小最少的代價換取最大最甜美可口的果實,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事情。”
嬴政重新坐回了太師椅上,用手支起下巴,他慵懶的像側躺著散熱的獅子,眼睛輕輕抬起,睨著黎箏,看樣子,是已經將黎箏的話聽了進去“接著說。”
黎箏拿過一張白紙,提起毛筆在上頭寫寫畫畫。
“六國中,距離我們大秦最近的韓國已經被我們收入麾下,再以為韓國報仇為由攻打趙國,如此,便是六去其二。”
嬴政接口道“而齊、燕兩國
又距離秦國太遠,可暫為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