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曾有一段很有名的言論,大意是“如果將地球的歷史濃縮成24小時,爬行動物和昆蟲22點才出現;恐龍23點左右出現;靈長目人科的猿類,在23點56分出現;最后一分鐘,人類誕生;最后一秒鐘,人類開啟刀耕火種的文明時代。”注
人類的文明,只有一秒鐘。
短暫的一秒鐘。
知識和歷史使人謙卑。
云溪忽然自嘲般笑了一下。
她這個一秒鐘文明里,走出來的生物,居然有著高高在上和沾沾自喜的優越感,妄圖把人魚當寵物一樣馴服。
好傲慢。
人魚和她,都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態,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這么一想,云溪對人魚的恐懼和戒備心理好像完全消散,對她也不想再用“馴服”這一類的字眼。
她可以在某些時候,請求人魚的幫助。
對的,“幫助”,這樣的字眼更適合,好像是一個人在請求另一個人。
把人魚擬人化、平等化,可以減少對未知生物的恐懼和戒備心理,幫助她更好地生存下去。
起初,云溪不敢走向叢林深處,只沿著河流岸邊走,確保自己可以看見水流,以免迷失方向,但是臨近岸邊,實在找不到更干燥一些的樹枝,她只好往叢林深處多走了幾步。
越往里走,路越難走,腳下泥土濕滑,身前植被茂密,要花大力氣才能撥開。
云溪想,自己應該把人魚帶過來,或者說,纏著人魚,讓她帶自己過來,她那覆蓋厚鱗片的大尾巴一掃,就能掃出一條路。
她撿了根長木棍,用來橫掃樹枝、灌木叢。
農村長大的孩子,基本都和父母上過山砍柴或撿柴火,手上會帶一把砍刀,遇到擋路的樹枝,直接揮手一砍。
云溪在農村長到十五歲,之后去了縣城讀中學,再之后,到了省城念大學、工作。
城市的生活,和自給自足的農村截然不同,只要有錢,幾乎什么都可以買到。
她在城市生活的那幾年,雙手的粗繭褪去,變得纖細白嫩,好像成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
砍柴、種田、種菜、養雞養鴨喂豬這些事回憶起來,恍如隔世。
林中有不少真菌菇類植物,穿著鮮艷的外衣,看上去有毒的樣子,云溪不敢碰,腦海卻不自覺開始回憶蘑菇的香味。
吃了好幾天的生魚生蝦和野果,她真的很懷念那些熟食的味道,豬肉、牛肉、小雞燉蘑菇
云溪吞了吞喉嚨。
終于在一個稍微開闊些的地方,撿到了幾根看上去比較干燥的樹枝,又在周圍發現了一些絨草,她抱了一堆,循著原路返回。
返程途中,她發現一種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歷史悠久,它們的遺體,埋藏在地下,成千上億年之后,就成了可供燃燒的煤炭。
眼前這株蕨類,很像農村里曬干后用來生火的芒萁草。
深綠色,一根莖上有五六片葉子,每片葉子一根葉軸,葉軸兩側橫生蜈蚣腿一般的鋸齒狀羽片。
它的嫩芽就像卷起來的蝸牛,云溪想起小時候在農村,她總會摘這種嫩芽來玩,還會折它的根莖,莖里頭有嫩芯,抽出來之后,那根莖可以當做吸管,吸水喝。
后來她上了大學,學了中醫學一門課后,偶然在圖書館翻到一本全國中草藥匯編,才知道,這種在農村當柴火燒的芒萁,也是一種中藥,有清熱利尿、化瘀止血的功效。
親切感和熟悉感撲面而來,云溪停下腳步,用軍刀砍了許多枝,就為它們命名“芒萁”,甚至還把它們放在臉上,輕輕地貼了貼臉頰。
片刻后,她才察覺,這種行為,有點匪夷所思。
許是在陌生的環境里待久了,看不到熟悉的事物,她的行為,逐漸開始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