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人魚那一聲痛苦的哀鳴,就好像替她撕開了一道縫隙,越來越多的情緒活泛起來,越來越多的念頭,從那道縫隙里涌了出來,就好像是汩汩涌出的流水,徜徉在她的四肢百骸。
云溪首先是自我反思。
她反思自己這一生,有沒有做錯什么為何會遭受到這樣的命運
小時候,因為性別被父母所不喜,被奶奶帶大,奶奶去世后,她被接到了父母身邊,但日復一日感受到的,都是有所區別的對待。
她的每一筆生活費,她的父母都會記錄在賬,小到一件衣服,一條褲子;大到大學時,貸款不能全額覆蓋,她請求幫忙支付一部分的學費;每一筆,都記錄在賬,并且告訴她,這些都是她以后要還的。
大學時,要交一個大學生醫保,200多塊錢,她打工掙的生活費有些不夠,拿不出來,打電話懇求父親幫忙,父親轉給了她,但之后,足足打了一個星期的電話,每天的電話內容無非是罵她敗家貨,賠錢貨,能不能懂事點根本沒有交那個錢的必要,就是在浪費錢,以為自己家和別人一樣很有錢嗎年紀輕輕死不了你,交什么保險
她一句話沒反駁,默默忍受來自親生父親的羞辱。
家里確實沒有窮到拿不出這個錢的地步。
同年,弟弟的高中舉辦了一個家長座談會,會上邀請來了一個專家,宣傳什么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如何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如何快速提高孩子的分數然后,是賣書,300多塊錢一本書,她的父親,眼也不眨地幫她弟弟買了。
暑期的時候,她回到家中,看著那本沒人翻過的書,看翻了翻里頭粗制濫造的內容,又看了看那本書背后的價格,想起自己為了200多的保險費,挨了一個星期的罵,忽然就覺得很沒意思。
她甚至懷疑過,她到底是不是父母親生的那時候,她真的很希望,自己是被父母撿回來的,這樣,她的心里會好受些,就能自我安慰,不是親生的小孩,不被愛也很正常
從那以后,她再沒和父親主動要過錢,哪怕是和同學借、和老師借,也沒有從他手里,拿過一分錢。
都說父母會無條件地愛子女,可她得到的,好像永遠都是有條件的、講回報的。
她感覺自己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太多。
所以,畢業那年,她就遷走了自己的戶口,憑借應屆生身份,落在了城市的集體戶口中。一年前,她給自己立好了遺囑并做了公證,一旦她發生什么意外,名下所有存款和不動產,全部捐贈給山區的女校,用于資助山區貧困的女學生念書。半點不給她血緣關系上的家人。
與父母關系決裂后,她也不打算在他們老了之后,盡什么贍養義務;他們給予她的,她早在畢業的第一年就還清了。
她也不算他們養大的,她是奶奶養大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她的孝心,無法回饋給她的奶奶,也不會選擇回饋給任何親屬。
這是她想到的,唯一一件于傳統孝道相悖的事,她做錯了嗎
不,她始終堅信,她沒錯。
什么“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天底下,不當人的父母多得去了,當斷則斷。
接著,是后悔的情緒。
后悔不該因為失戀這件事,就辭了工作,跑到海上來放松心情。
印象中,她的前女友,并不是太糟糕的人。
云溪認識前女友的時候,還是個學生,前女友已經在工作了。
但她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白領,上有常年生病的父母,下有念書的姊妹,云溪從未向她要過一分錢,甚至在她主動給零花錢的時候,用那些零花錢,買了蔬菜水果,放在她出租屋的冰箱里,給她做飯吃。
兩人相依相偎,幾乎不怎么吵架,互相鼓勵陪伴彼此,云溪原以為會和她牽手一輩子,可就突然被她無情地拋棄了。
和云溪不同的是,她沒有和她的父母出柜,她也很愛她的父母,所以,她要為了父母去結婚,為了父母拋棄云溪。
如今的云溪,已經感受不到半分被她拋棄的痛苦。
一個月來非人的經歷,幾乎讓她忘卻了前女友的存在。
她很后悔,為了這樣一個拋棄她的人,心情頹喪,放逐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