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它的第一時間,她只會考慮,大小夠不夠她和滄月吃。
她就像一個動物,只考慮生存。
很多感性的情緒,只有在她填飽了肚子之后,才會產生。
滄月翹著尾巴,趴在小石潭邊,任由泉水澆濕尾巴,給自己的身體降溫。
云溪在附近的樹林邊上撿了些枯枝,然后在水邊搭建柴火堆。
為了省去拔毛的流程,云溪采用泥漿包裹的做法,剖開鳥雀的腹部,清理出內臟后,用一片大樹葉包裹住,然后外面裹上厚厚的泥漿,丟到火柴堆中去。
這樣烤熟后,可以連皮帶毛,直接撕下。
填飽了肚子,云溪才對自然產生了一絲感激之心。
她們的衣食住行,一切取之于自然。
這一年來,云溪隱隱明白,為何原始人類那么崇拜自然,崇拜神明。
自然給予了她們一切。
但自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指代和形象,遠古的人類會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一個特定的形象。
如果這個世界需要創造一個神明,云溪想,自己一定會為神明賦予一條魚一樣的尾巴。
如果將來她制作出了陶瓷,需要畫一些動物作為裝飾,她一定會把自己吃過的鳥雀、魚蝦、野豬等動物畫上去。
吃飽過后,她們躺在一棵大樹底下午休。
地上鋪了一些大樹葉子,躺上去,滿是綠葉的氣息。
淼淼也還在這棵大樹上睡覺,見她們回來,只是睜開眼睛,嗷嗚了一聲,當做打招呼,然后,繼續睡去。
它的睡眠時間比人類和人魚都長,一天24小時,幾乎有16小時都在睡覺。
云溪在野外卻不敢瞇太久,只短暫地閉目養神了一會兒,就拉著滄月,繼續在山林間行走。
山頂的生態和山底有所不同,山頂的山與山之間,地勢較高較陡,云溪發現了一些以前沒見過的動植物。
她第一次見到一種類似山羊的動物,四肢靈活,在懸崖峭壁上行走,如履平地,還能夠飛身上樹。
不缺食物的情況下,云溪對它們的肉不怎么感興趣,但它們的皮毛很適合用來做衣服。
滄月見云溪盯著懸崖上的山羊看了許久,以為她想吃它們,咕嚕了一聲,說“我抓不到。”
云溪看了看自己的弓箭,射鳥雀和山雞還行,山羊估計是射不死。
她說“沒事,我也捉不到,看看就好,我不喜歡它們的肉。”
膻味太重,相對來說,她更喜歡牛肉。
不過,她還沒看過這個世界的牛,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牛長什么樣,有多大。
如果這里也有牛,云溪第一時間不是想吃牛肉,而是想馴化一頭牛,幫她馱東西。
她制作了很多工具,如果要搬家,依靠她一個人搬運到山上,工作量太大。
云溪說“走吧,不看了,我們繼續到前面轉轉。”
滄月問“要去哪”
云溪說“就在山上到處轉轉,看看還能不能找到山洞。”
她要在附近的山上再找找看,看有沒有適合人類和人魚共同居住的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