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一遍又一遍地吹響口哨,終于,在離開之前,她看到淼淼從山上跑了下來。
她把淼淼背在身后,滄月則把她背在了身后,和人魚群一塊,遷回了人魚島。
最開始的時候,云溪有些愧疚,她覺得自己把人魚群引到了溫泉島上,導致它們在這個冬天,傷亡慘重。
如果它們一直待在人魚島上,會不會更安全些
不,不會。
隨即她就想明白了,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沒有真正的勝利者。
戰爭的起因是,食物匱乏,它們入侵了別的人魚的海域,于是,那些人魚尋上門,意圖搶占它們的領地和食物。
在極端氣候頻發,食物逐漸匱乏的時候,這樣的入侵和掠奪,必然會發生,且未來會越來越頻繁。
就和歷史上的人類一樣,沖突、掠奪、相互為食,融合、合作,在殺戮和血腥中,逐漸發展出文明來。
這一切的一切,在歷史上都不新鮮,這一場戰爭,站在歷史長河的角度看,微不足道。
可對于正在經歷廝殺和生死存亡的個體而言,這一切都十分突然。
天氣突然變得忽冷又忽熱,突然就不容易找到食物,突然就需要你爭我搶才能活下來。
一個人類,和十幾條人魚圍坐在山洞中,大家擠作一團。
人類生起了火,溫暖感和安全感油然而生。
那些人魚臉上滿是鱗片,看不出表情,云溪卻感覺到了它們身上散發出的濃濃的悲傷和憤怒,還有,茫然無措。
云溪完全不再畏懼它們身上的鱗片,她感覺自己就好像成了它們當中的一員
,盡管她沒有尾巴。
她回憶起那年在海邊看到的,魚群紛紛跳躍上岸的場景,感覺那好像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她隱約明白了,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這是一個氣候劇烈變化,物種由多到少的動蕩時代。
氣候多變,資源匱乏,大型生物逐步走向滅絕,體型碾壓一切的時代即將結束,智力開始發揮優勢,能夠學會團隊合作的物種,能夠適應氣候變化的物種,才能夠更好的存活下來。
這些變化,也許會持續成百上千年,她身處其中,看不到那一天的到來。
但她還記得達爾文進化論中的名言“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并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
變則通,通則久。
云溪隱約有了一個想法,打算之后再付諸實踐。
這片海域,只剩下十六條人魚,一個人類,一只貓。成員少了,生存的壓力驟減,它們能在海中和島上捕獲到足夠飽腹的食物,不再饑一頓飽一頓。
它們再未登陸溫泉島,盡管那里有著溫暖的泉水。
一個月后,山洞口的積雪開始融化,氣候逐漸變得溫暖起來,洞里十幾條人魚沒有離開山洞,繼續在這里住了下來。
開春的時候,它們月下發出鳴叫,附近海域的人魚都聚集了過來,它們進行一年一度的求偶儀式,第二天,云溪發現,有些人魚跟著伴侶走了,有些人魚則帶了伴侶回來,走走來來,洞里的人魚,擴充到二十條。
云溪試圖教會每一條人魚,學會使用石器、投擲石頭,這并不難,人魚們都具有一定的模仿學習能力,就和人類世界的猩猩一樣,相處的時間久了,還能學會比畫手語。
只有滄月能學會人類的語言,其他的人魚,都是靠比畫肢體語言和云溪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