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給始皇帝使絆子成功了,那么他們跟著受益;如果沒有成功反倒是被始皇帝發落了,那么他們也沒損失。
對于這一部分的大臣,蒙毅覺得比那些暗中給始皇帝使絆子的大臣們還要可惡。
當然了,這不是說那些暗中給始皇帝使絆子的大臣不可惡的意思。
“都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依臣看,別管是那些對陛下您陽奉陰違,還是想要隔岸觀火的大臣,通通都是書讀進狗肚子里了。”蒙毅作為始皇帝的死忠,自然不滿那些大臣竟然如此對待始皇帝了。
如果說始皇帝真的卸磨殺驢,過河拆橋就算了,但是他現在正是想要任用百家學子,讓大秦更上一層樓而已,并不是說要讓其他學派的學子們替換掉如今朝中法家學派的大臣們。
“他們與其害怕自己的位置被其他學派的學子們給取代了,倒不如進修自己。需知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他們有本事的話,便是天王老子來了,也沒人能夠取代他們的位置的。”
見蒙毅如此為自己抱不平,始皇帝不由地想起了同樣為他抱不平的小驪珠,他笑道“你和驪珠倒是一個樣兒,她聽說有人給朕使絆子之后比朕還生氣不說,甚至袖子都擼起來了,想幫朕捶那幫大臣一頓。”
“合該如此。”蒙毅
一點都不覺得小驪珠這么做太粗魯了,他道,“恭喜陛下有此孝女,臣家中的孩子對臣若是有長公主對您一半的孝順,臣怕是睡覺都會笑醒了。”
始皇帝擺擺手“小孩子家家的,不值得這么夸。”
蒙毅“”
陛下說這句話的時候要是把嘴角的笑壓一壓,說不定他還會相信幾分的,但是現在
“話不是這么說的。”蒙毅道,“長公主確實是孝順您,在沛縣的時候每當有黔首感謝她或者贊美她的時候,長公主都會說這一切都是陛下您的功勞。”
當然了,不是每次沛縣的百姓夸小驪珠或者感謝她的時候,蒙毅都在場的,但是光是他在場的、親眼看到的就不下十次了。
小驪珠不是十四歲、二十四歲,她當時只有四歲而已,而且她是什么性子的孩子,蒙毅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后也有所了解,所以他不覺得她是故意在他面前表現的。
在蒙毅看來,小驪珠是在認真地執行始皇帝交給他的任務推廣玉米,替他收買民心。
才多大的孩子啊,竟然能把話記得那么牢,在蒙毅看來這天底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比小驪珠還要更孝順的女兒了。
始皇帝原本還想再謙虛一下的,但是仔細想想小驪珠對他確實是孝順,他要是再謙虛的話,似乎就有點對不住她對他的孝順了。
于是始皇帝點點頭道“在這方面朕從不懷疑驪珠,沛縣一行,驪珠確實是把朕交給她的任務完成得十分漂亮。”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始皇帝才覺得自己這個當爹的不能拖后腿,要不然他的臉往哪兒擱
抱著這個想法的始皇帝如平地一聲雷似的,直接在朝堂上就對著大臣們發難了,直接打了一眾大臣們一個措手不及。
原本這幾日見始皇帝都如尋常一般,所有人都以為他暫時不知道外面發生什么事,或者即便知道了也沒有查出和他們有關系。
但是始皇帝如今一發難,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們就明白了
他們以為陛下被蒙在鼓里,其實陛下早就心里門清得很,真正被蒙在鼓里的人是他們才對。
“朕倒是不知道朕的股肱之臣怎么轉眼間就成了國之蛀蟲了,為了一己之私竟然背著朕在背地里搞小動作,企圖破壞朕廣納四海人才的計劃”
始皇帝看著面前的大臣們,“你們捫心自問,你們的心中可還有朕可還有大秦”
“請父皇陛下息怒。”
始皇帝一生氣,底下的皇子們和大臣們就嘩啦啦的跪了一地,沒在背后搞小動作的人尚且可以淡定一些,但是在背后給始皇帝使絆子的大臣就不行了。
他們自認為自己做得十分隱蔽了,怎么還是讓陛下查到他們的頭上來
“息怒”始皇帝冷笑一聲,“大秦有你們這幫拖后腿的蛀蟲,遲早國將不國如此你們叫朕如何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