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
扶蘇表示,然后當然就是他們父皇順勢提出取士不問家世的選拔人才的方式了。
所謂的取士不問家世,指的就是不論出身,隨才錄用,考核人才的內容或許和后世的科舉不太一樣,但是模式是相似的。
這對其他沒有門路的布衣平民來說是好事嗎
當然是好事了。
但是對于對于貴族和士族而言,他們就不覺得是好事了。
因為此舉動了他們的蛋糕,所以始皇帝當時一說,反對聲四起。
“再然后呢”小驪珠迫不及待地問道。
“再然后當然是他們反對都沒有用了。”扶蘇笑道,“他們本來就被父皇抓到了把柄,再加上他們大概想著普通的黔首就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尚且沒有解決,即便想讀書做官,只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答應了父皇又如何”
不得不說扶蘇確實是把王綰等人的心思猜得透透的,他們今日在朝堂之上不再反對始皇帝不問家世,隨才錄用的其中兩個原因都讓扶蘇說中了。
但是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扶蘇沒有猜到,又或者說猜到了,但是他不敢說。
是什么原因呢
那當然是王綰等人深知普通黔首想要讀書入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不僅僅因為他們沒有這個財力供家里人讀書,更因為他們沒有這個門路送孩子去讀書。
就連在后世都尚且存在著落后偏僻的地方教育資源稀缺的情況,更何況是在兩千多年前的今天
如今的教育資源稀缺到不是孩子愿意翻過幾座山,趟過幾條河他們就有書讀的程度。
“陛下果然圖謀甚大。”王綰回到府上之后,和親近的幾位大臣們道,“可惜這個政策,短時間之內對我們的影響不算大。”
哪怕咸陽有了一座太學館,但是并非整個大秦每個郡都有一座太學館,這意味著普通人家想要求學的話,仍然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話雖如此,可愚公移山也總有移完的一天。”有人擔心真的到了那日的話,那么始皇帝的這個決定對他們的影響就絕對不小了。
“你們忘了陛下如今已經年過半百了”王綰看著他們道,“雖然說陛下自從打沙丘宮回來后,整個人看著年輕了不少,但是歲數到底擺在那兒。”
其他人聽懂了王綰的意思。
他繼續道,“而諸位皇子中,陛下最看重的是長公子,這長公子的為人性情,我想各位也是了解的。”
他手段不如始皇帝強硬,性情又偏偏比始皇帝仁善,這樣的皇帝大概是臣子們最喜歡的了。
哪怕他是儒家的弟子。
王綰的一番話,徹底打消了其他幾位大臣的憂慮。
只是他們怎么也沒想到,新年一過,咸陽就突然出現了一種潔白光滑又細薄而便于攜帶的物品
紙。
據說能取代竹簡和絹帛充當書寫材料。
不久前才信誓旦旦的表示這個政策短時間之內對他們影響不大的王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