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恨了,當官不為民做主,還不如回家賣紅薯呢。”
“那些大臣不就仗著自己有本事所以才敢反過來拿捏陛下嗎我們可不能讓他們得逞”
“沒錯,陛下太可憐了,我們要是不幫他的話,他豈不是更可憐了”
于是第二天,說書先生口中所說的錢姓大臣、趙姓大臣、李姓大臣以及王姓大臣等人的家門口都讓人扔石頭和爛菜葉子了,更有甚者,家門口甚至被人潑了糞水。
什么
你說說書先生又沒有明確地說明這些大臣們究竟叫錢什么、趙什么、李什么、王什么,黔首們又怎么會知道他們的地址
很簡單,黔首們直接把朝中所有姓錢、姓趙、姓李、姓王的大臣們全都報復了一遍,將“寧可殺錯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理念貫徹到底。
于是什么都沒有干,偏偏因為一個姓氏而被黔首們打擊報復的大臣們倒大霉了,如果說他們真的干了什么就算了,可是他們明明是無辜的,結果不僅家門口被人扔石頭扔爛菜葉子甚至潑糞,連帶著他們在民間的名聲都臭了。
“豈有此理簡直豈有此理”無辜受累的大臣們自然怒不可遏了,他們既氣上他們家搞破壞的黔首,又氣連累他們的同僚。
因為上門搞破壞的黔首們都是趁夜行動的,而現在又沒有所謂的監控,所以壓根沒有人知道究竟是誰動的手。
于是這些大臣們只能夠把怒氣都發泄到連累到他們的同僚身上了,“我真的倒了八輩子的大霉了,跟你一個姓。”
“你趕緊跟百姓們澄清,說書先生口中所說的李姓大臣究竟是誰,我可不替你背這個黑鍋。”
同樣姓李的大臣這話一出,頓時引起了其他無辜受牽累的大臣們的一致贊同。
不是他們沒有同僚愛,實在是這次的事情對他們的影響太壞了,他們擔心再拖下去的話,他們分分鐘會成為百姓們口中的貪官污吏。
那怎么行呢
雖然這些人并不敢說他們都是兩袖清風的好官,但是他們這次確實是被冤枉的嘛,他們可不想白白吃下這個啞巴虧。
“這話說得在理,現在我一出門,住在我家附近的鄰居們個個看我的眼神都不太對勁了。”
“誰說不是呢,今早我娘回來還問我是不是在外頭干了什么缺德事,遭到這樣的報復。”
“你們誰有我慘家門口被潑糞水就算了,出門一個沒留神我差點栽上去了。”
這話一
出,周圍的人頓時往后倒退了幾步,拉開了和他的距離。
“你們這是什么意思”那人道,“我是說差點差點不是真的栽上去了”
“我們知道,也沒誤會,就是突然覺得這么站比較好。”
那人“”
所以還是誤會了是吧
那人見狀,頓時不知道自己是該繼續賣慘還是該干脆閉嘴了。
然而他是怎么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現在只想要一個交代。
按理來說,無辜受累的大臣們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那些始作俑者們就該賠禮道歉的賠禮道歉,該承擔責任的承擔責任。
但是誰知道他們賠禮是賠禮了,道歉是道歉了,但是卻不打算承擔責任。
他們當中有人道“我知道連累大家了,但是這次的事情,我覺得都怪那些食肆和酒館的說書先生,要不是他們胡說一通,把事情鬧大的話,又怎么會發生這些事情”
“這話說得在理,我們就應該找那些說書先生算賬才對,還得讓他們給我們澄清。”
那些受累的大臣們聞言,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在彼此的臉上找到了無語和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