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驪珠是直到華城公主籌辦的女子學府建成后,才見到她所提到的那對婆媳先生
梅氏和毛蘋。
只是人是第一次見沒錯,但是關于她們兩人的事情,小驪珠卻早就有所耳聞了。
人人皆知吳王夫差七世孫吳芮聰穎能干
在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前為保護族人鄉親組織家丁擊退流寇,大膽革除弊政,輕徭薄賦,興修水利,十八歲時就統制兵馬一萬七千多人,在鄱陽等地深受百姓的愛戴。
在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后被鄉親們舉薦成為番縣的縣令,不僅持續打擊盜賊劣徒的黑惡勢力,還積極開通航運,發展漁業,推廣農業,短短數年間便將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不少。
毫不夸張的說,吳芮本人在番縣等地的名聲都比始皇帝要好,甚至比始皇帝要更加受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可卻鮮少人知道在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前,是吳芮的母親梅氏建議吳芮藏兵于民,興農興商的;也鮮少人知道在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后,是吳芮的妻子毛蘋與他一同推廣農業,發展當地經濟的。
吳芮此人有才能嗎
他自然是有的,如果沒有的話他也不會深得民心,但是很顯然,吳芮的成功離不開他背后的兩個女人。
而吳芮背后的兩個女人梅氏和毛蘋現在就出現在小驪珠的面前,見到小姑娘后規規矩矩的給她行禮“拜見昭陽長公主。”
其實不止小驪珠聽聞過梅氏和毛蘋兩人的事跡,梅氏和毛蘋對于小驪珠的事跡更是如數家珍。
別看番縣和咸陽的距離不近,但是因為吳芮本身就是番縣的縣令,而番縣所處的九江郡又和小驪珠的食邑四川郡相鄰,所以吳芮一家對于小驪珠并不陌生。
可以說,梅氏和毛蘋這次不遠千里都要帶著女兒前來咸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小驪珠。
畢竟誰不想見見被傳得神乎其神的昭陽長公主呢
因此見到小驪珠的時候,這對婆媳并沒有因為她年幼便輕視她,更沒有因為她們比她年長,就自視甚高。
“快起來吧。”小驪珠看了梅氏和毛蘋一眼,梅氏年約六十歲左右的模樣,雖然滿頭的青絲白了一半,但是整個人卻不顯老態。而毛蘋則三十歲出頭,身上自帶一股文人的氣質,看起來有些柔柔弱弱的,但是卻目光明亮,就像是柳枝一樣,給人一種柔美而堅韌的感覺。
看到這樣的梅氏和毛蘋,小驪珠就知道為什么華城公主會和她們婆媳兩人一見如故,甚至立馬就生出想要聘請她們擔任女子學府的先生一職了。
“難怪我大姐姐對兩位先生贊不絕口,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被人拍馬屁拍多了,小姑娘也是會幾句夸人的話,尤其是小驪珠夸得十分真誠,以至于梅氏和毛蘋兩人聽了,都頗有幾分受寵若驚的感覺。
“長公主謬贊了。”梅氏開口道,“民婦和兒媳愧不敢當。”
雖然同樣都是學府,但是很顯然女子學
府和太學館是不一樣的。其一,太學館是始皇帝下旨籌辦的,而女子學府卻是華城公主私人籌辦的;其一,太學館內的先生都是由始皇帝下旨親封的百家博士,屬于大秦的官員,而女子學府內的先生呢都是華城公主私人聘請的,雖然同樣每個月都可以領薪水,但是女子學府的先生并不屬于大秦的官員。
因此梅氏和毛蘋她們即便已經成為女子學府的先生,但是面對小驪珠他們的時候,也只能夠自稱“民婦”而非臣”。
對此,梅氏她們早就知情,所以并沒有任何意見,倒是小驪珠堂堂大秦長公主,見到她們的時候竟然以“先生”來稱呼她們,這讓梅氏和毛蘋不由地覺得自己被尊重了。
“梅先生謙虛了。”小驪珠開口道,“梅先生能夠教出吳縣令這樣有勇有謀的兒子,而毛先生又能教出吳敏、吳臣這樣一對出色的兒女,可見兩位先生在育人這方面頗有見地。”
小驪珠的話音剛落,梅氏和毛蘋兩人的心就猛地跳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