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河岸邊”
等他講完,天衡帝才開口“這么說,目前什么都沒查到”
葛經義只能硬著頭皮點頭“是。微臣無能,請皇上責罰。”
“罰你有什么用繼續查,直到抓到這些賊人為止。”天衡帝冷冷地說。
葛經義苦逼地退了下去,繼續去追查這個案子。
其實不止是他,連唐詩也不知道這批人將銀子到底藏到了哪兒。
那場持續了好幾個時辰的白霧像是有魔法一般,將整艘船連帶那一百多名盜墓賊都藏了起來。除了廁所、床上、浴室,好像又多了一個能屏蔽瓜瓜能力的地方。
唐詩好奇了兩天,找不到就算了,反正瓜那么多,她又不執著這一個,只是偶爾想起時會感嘆這群人真厲害,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干下這樁大事還沒被發現。
可朝廷卻沒這么容易放下此事。
畢竟是當朝皇陵被挖,而且挖的還是死去不到兩年先帝的陵寢,這不是對朝廷的挑釁嗎大臣們紛紛上折子,強烈要求增加搜查力度,一定要抓住這批盜墓賊。
但就在這時,忽又有消息傳出,京城外兩座親王墓被盜,痕跡很新鮮,應該就是近兩日所為。
這兩座親王墓都是七八十年前建的,是太祖親兄弟的墳墓。
在朝廷嚴厲追查的情況下,竟還有人頂風作案,太猖狂了,朝堂震怒,刑部、京兆府都面臨莫大的壓力,大理寺也被要求加入該案的調查中。
也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郭羽興干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他宣布母親已去世,他本來準備了豐厚的陪葬,但因不想有人打擾了母親在地下的安寧,所以他決定減少陪葬,只留兩件他母親平日里最喜歡的衣物和一串佛珠葬于陵寢中。
至于其他物品,他悉數變賣成金銀,用于施粥,為母積德行善,以保佑母親來世投個好人家。
他說做就做,當天便在乞丐最多的養濟院旁邊擺上了兩大口鍋,熬上了滿滿兩大鍋熱騰騰的粥,但凡是穿得破破爛爛的人或是養濟院的老人孩子過來,都給一碗,濃稠又軟糯,并不是做做樣子。
這個善行很快在城中的乞丐口中傳開,不少乞丐慕名而來,一天連續不斷,要熬十幾鍋粥。
不到三天,郭家施粥的美名就打了出來。
早朝上,天衡帝都還特意夸贊了郭羽興一句。
郭羽興趁機提出了他關于“孝道”的看法,建議生前厚待老人,死后薄葬,多做善事,為老人行善積德,最后才提出丁憂應改為自愿原則。
若是本人有強烈的守孝意愿,父母也贊成,官員當丁憂以盡孝心。
但若是父母生前并不愿意兒女替自己守孝三年的,也可靈活處理。
孝之一字,當以滿足老人的心愿為最佳,而不是以刻板的規矩來定論。
他甚至大膽地在朝堂上指出了一個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實,為了避免家中子弟丁憂耽誤前程,多少老祖宗不敢死,拼著命吊著那一口氣,就怕自己突然死了阻礙了子孫后代的前程。
郭羽興這番話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少保守的大臣抨擊他不孝不忠,應擼官貶為平民。
但也有一部分官員支持他,畢竟總有官員擔憂自己干得好好的突然丁憂,也擔憂自己哪天死了以后兒子丁憂不得不暫時斷了仕途。
而且郭羽興還組織了一部分官員參奏他在江南參加鄉試時的座師劉冬年。
抨擊劉冬年打著“孝道”的名義,隨意淘汰考生,埋沒了不少人才。
這事在不少學子中間并不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