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源把他撈出來,不是為了救他,而是為了救他的身體,為了以后可以很方便的用他的身體做換腦手術。
沒有任何值得感激的。
顯得有些破舊的中巴車,搖搖晃晃的在鄉村公路上前進,中途不斷的有人上有人下。
曉曉很認真的看著窗外,防止錯過自家的村子。
他們的村可不是這輛中巴車的終點,這中間又沒有報站的,要是不認真的看著外面,就有可能錯過下車的地方。
好不容易,終于看到了熟悉的場景,看到了那個村子,看到了她們經常買東西的那個店鋪,于是對司機大聲喊道:“師傅,就是這里,停一下。”
車停了下來,在這里下車的有八、九個人。
這八、九個人里面,有顧牧這一行的四個人,還有兩個是去元靈宮上香的,另外還有幾個就是本村的村民,從縣城回來的。
下了鄉村公路,再去元靈宮,那就不是水泥路面,而是村間的土路,可以讓一輛卡車通過,坑坑洼洼的,比顧牧老家那條回家的路沒修之前還不如——顧牧老家的那一條路,沒修之前也鋪著碎石,比這條路還是要好很多。
那兩個去元靈宮燒香的香客走在顧牧他們的前面,有些嫌棄的說起這條路:
“這條路太難走了,現在是晴天還沒有什么,上一次我來的時候遇上下雨,我那一千多一雙的鞋,就走了這么一趟,就給廢掉了,你看我這次穿的就是幾十塊錢一雙的鞋,反正壞了也就壞了。”
“現在那里的香火也還不錯,要是能夠修一條水泥路就好了。”
“……那還不夠吧,從這里到山上有兩三里路,修一條水泥路,沒幾百萬可弄不出來,那座廟香火是可以了,不過修一條水泥路,恐怕也要等幾年的時間才能夠湊出來。”
“那廟里面應該化一下緣,說明了要修這條路,應該有很多人愿意把這個錢捐出來的。”
那兩個香客都是五六十歲的婦女,在車上的時候就坐在顧牧他們的旁邊,聽她們嘰嘰喳喳一路說過來,好像是有一個香客一個多月前來這里燒香許愿,求菩薩讓她兒子考試順利。
然后,她兒子現在已經順利的考上了公務員,她這一次是來還愿的。
另外一個則是她的鄰居,是被她慫恿過來的,要給她那嫁出去的女兒祈福,希望能生一個兒子。
雖然他們很相信這個菩薩靈驗,但是對于這個菩薩究竟是什么來路,一點都不了解,甚至到底是不是菩薩,也不在乎。
反正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那些宗教場所都可以統稱為廟,廟里供奉的,都可以統稱為菩薩。
華夏人的宗教觀就是這樣的,只要靈驗就可以,這是一個可以將世界上所有宗教的神靈都供奉在一個廟里面的偉大國度。
真正有信仰的并不多,本來上香也是要跟他們心目中的菩薩做一個交易,我給你香火,你給我好處。
如果靈驗,下次就會過來還愿。
如果不靈驗,那對不起了,以后提起來都會唾罵的。
至少在華夏人的心目中,他們自己和那些神靈沒有那么的不平等,大家就是一場交易,各取所需,你年紀大,我可以拜一下你,別的你就不要想太多了。
顧牧也是這樣的想法。
什么元靈圣女,聽都沒聽說過,可是那一塊平安符讓自己躲過了一劫,他就決定要來這里給自己祈福。
聽到前面那個婦女說這座廟的靈驗,不知不覺中,郁悶的心情就好了很多。
靈驗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