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穆山顯這句好像帶著幾分不清不楚的含義,也不知道是不是今堂上引出來的事,現在明著暗著翻舊賬。
但他又隱隱覺得不是。
玉關飛雪入紫宮,白發孤臣守金屋。1
謝景沉默良久,慢慢將余酒飲盡。
這一口下去,梅子酒卻不如之前甘甜,反復回味時,酸澀之中反而透出些許清涼恣興的爽雪之意。大約味覺這種東西一和想象纏繞在一起,不知不覺就會衍生出獨特的記憶。
就像他從未去過飛雪玉關,也沒看到過真正的雪中龍脊城,但以后再嘗到青梅酒的時候,他也只會記起那日他與宸王圍爐煮酒、環繞在唇頰之中獨特的清冽酸甜的酒香氣。
穆山顯說來找他一同賞酒,還真就是喝酒,其余事情只字不提。謝景酒量不好,喝了兩杯就停了,剩下的都是對方在喝。
保寧中間進來了一次,送了一次午膳,另外配著幾碟下酒菜,豚皮餅、金乳酥、金齏玉膾,咸甜口都有,做工格外精巧。
謝景私下里偏愛甜食,以往在外人面前不能暴露出太多帝王的喜好,今天不過喝了三兩杯,醉意就涌了上來,夾著金乳餅跟小貓一樣,一點一點地吃。
他們之間話題不多,也都不是健談外放的性格,除去聊政務,其余并沒有什么話講。
不過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2。
溫爐煮酒,杯盞交錯間,無言也不覺得氣氛冷沉,謝景吃了一兩塊糕點,就膩得放下了,轉過頭去看窗外淅淅落雪,他頭上的金冠未拆,在陰天里折射出比陽光還透亮鮮明的顏色。
穆山顯喝得比他多,半壺下去也不見臉上的醉意。過了會兒,謝景又轉過來,醉醺醺地,徑直將他手邊的那卷志怪小說拿了過來翻看,看了半天都沒看著字,字在天上飄呢。
這是他醒著的時候絕對不會做的,他心里對宸王又畏又恨,表面功夫卻做得十足十,絕不讓對方抓住他一點把柄。可見酒是把雙刃劍,引得人比平時更放肆。
穆山顯看了一會兒,把那本顛倒的書從他手里抽了出來,就著謝景翻到的那一頁,給他念其中光怪陸離的內容。他聲音低沉,吐出來的字都像是在青梅酒里浸泡過似的,清冽宜人。
謝景便伏在桌上聽他念書,那故事其實乏味可陳,講得是一個書生進山趕考,途中遇到一個白發蒼蒼瘦骨嶙峋的道士,書生于心不忍,便將手里的半塊餅子遞給了對方。
道士感念他的贈馕之恩,便給了他三條進山的建議。第一條,白天睡覺,晚上趕路;第一條,不得引用山里的泉水,要喝只能喝天賜的雨水;第三條,遇見來盤問的官兵,他問一你答三,不可暴露出自己真實的身份。
只有牢記這三條,才能走出這座山。
老道士說完之后就消失了。
書生大驚,他思慮良久,決定還是按照老道士說的去做。于是他白天躲在寺廟或者洞穴里休息、念書,晚上就背著
書簍徹夜趕路。山上一到夜里就看不清方向,他自己都不知道往哪里走,但好像走哪里都有去處。
山里白天多黑夜少,這段山路走走停停,他帶的干糧不多,但硬撐也能撐過去,比較麻煩的是沒有水喝。書生幾次都覺得要渴死在這里,但是很快天上又降下甘霖,就像是算準了時間,不叫他因為脫水而死去。
中途,書生也遇到了道士口中的官兵,那官兵長得人高馬大兇神惡煞,說出口的話宛若洪鐘,震得人心神俱裂。書生兩股戰戰,恍惚間幾次都差點將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說出口,但臨到嘴邊時他猛然想起道士的囑托,又把話咽了下去。
就這樣一日熬一日,在書生精疲力竭時,他終于走出了這座大山。然而當他回過頭時,卻發現身后哪有什么山頭,一眼望去,竟然是一座紙扎的陰曹地府。
原來是附近有人家辦喪事,家人特意扎了個地府燒下去,給閻王爺換新屋,以祈求能和家人再見一面。沒想到那鬼魂借此機會逃脫,故而陰曹官兵追捕,逢生人便盤問姓名,遇見情況不對的便要緝拿下去。
那道士教他只走夜路,是因為鬼魂只在黑夜中行走,不會引起官差注意,也能掩蓋自己的生人氣息。不讓他喝山中的泉水,是因為地府中的湖水都是發源于奈何橋,凡人喝了就會忘卻前塵往事,徹底留在地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