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如意扭頭看郭海英,郭海英沖她點點頭,顯然是故意給她看的,這是預先提醒許如意,東陽機床廠的態度是為什么。
不過有這篇文章打底,許如意也覺得省廳派了專家團隊來鑒定,胡廠長不露面只派了一位干事有些太針對了。
許如意倒不是個以官職看人的人,如果沒這篇文章,一切都好說,有了這篇文章,難免會讓人心生疑惑。
否則,領隊盧楠就不會過去問詢了。
不過陳大明口才非常好,雖然許如意心里想著事情,也漸漸被他講述的東陽機床廠歷史吸引。
這是一家有著80年歷史的老廠子,建國前叫做東陽齒輪廠,建國后先改名為東陽機械廠生產相關機械產品,再于1952年擴建,改名為東陽機床廠。
因此,這個廠子的設備都是老爺爺級別了。
當然,陳大明沒有直勾勾地來說,他只是講了講他們三次大修的故事,就讓人知道了這些老機器有多麻煩很多原有零部件都已經壞掉,又因為時間太長,沒有原廠件更換,只能自力更生,工人們動腦子解決。
但這樣的大修帶來的麻煩也多,剛修好是好用的,但過了幾年,很快問題頻出,精度下降嚴重,只能再修。
但上一次的維修本就是勉力為之,漏洞上補漏洞,那是一次比一次難,一次比一次效果差。
陳大明句句沒提,故事里卻句句說的都是他們要買新設備的想法。
顯然郭海英和盧楠聽出來了,那幾位教授許如意感覺沒聽出來,都認真地聽故事呢。
這會兒還相互討論“那個立式磨床,不應該我認為這樣效果更好一些。”
許如意
“你們這不是去機床廠的吧”前排的盧楠突然說。
許如意這才往外看,東陽市比肅南市稍微大一些,只能算是個普通城市。這會兒車子已經開了半個多小時了,進入了一條挺熱鬧的街道。
恰好路牌一閃而過,上面寫的是紡織路。
這年頭的街道命名十分樸素,那種貫穿全城的道路要不叫人民路,要不叫中華路,具體到小街道,則往往以廠名命名。
像是燎原廠在的那條街就叫做機械廠大道,這個叫做紡織街,有沒有機床廠不知道,但肯定有紡織廠。
果然陳大明就說“我們在去廠里之前,先去一趟東陽紡織機械廠。這是我們胡廠長安排的,他也在那里等著咱們。”
哪里有沒有提前說明,就拉著專家往別人廠里跑的
盧楠立刻就生氣了“你們這是要干什么還尊不尊重人”
陳大明早就知道會生氣的,這會兒只能訕訕地陪笑著“已經到了,我們胡廠長就在廠里,要不先下去看看”
果然,車子已經停了下來,到了紡織機械廠的門口。
門衛肯定過來問怎么回事,結果陳大明下去,不知道說了啥,大門把門開了。
車子繼續往里走,直接停到了辦公樓門口,就瞧見那邊居然正吵著架呢,聲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