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要是沒找出來,上百萬的設備修不好,責任可自己擔著。”
他這說法,許如意聽著就耳熟,似乎上次就是這樣,總怕擔責任,縮手縮腳結果干不好。
這樣的干部的確有,但許如意覺得,并沒有那么多。
所以郭曉問許如意的時候“廠長,你覺得呢”
許如意很堅定“等等吧。”
這會兒雖然是午休時間,南河汽車廠也在開會。
開會的人不算少,是南河汽車廠整個班子成員,說話的人則是余廠長“情況就是這樣,大家怎么想”
許如意拿到的只是簡單的報表,但他們面前的拿出報表要詳細的多,記錄了這套組合機床一共生產了多少發動機箱,精確到了個位數。
還有技術科兩次發現產品出現精度問題后的檢驗報告,甚至還有實物兩個發動機箱。
南河汽車廠向來氛圍輕松,更何況,又是這種關鍵時刻,大家是看報表的看報表,討論的討論,技術出身的,還去看了看發動機箱。
這種精度的變化,導致的整個箱體尺寸的些微差異其實是肉眼看不出來的,擺在這里是因為對他們有變化的部位進行了標注。
如今兩個對比,明明一個是去年九月生產的,一個是今年一月生產的,的確有不少問題重合的地方。
這雖然不能作為直接證據,但也可以佐證許如意的說法。
所以,南河汽車廠也是兩種聲音,余廠長是非常贊成許如意的說法的,但是,技術科的劉海濤則直接否定“所有的都是推論。沒有一樣是可以拿出去當實打
實的證據。”
余廠長直接反問“證明有問題還不夠一次修理15萬美元如果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就是冤大頭,而且,那群日本人還不定怎么看我們呢,說不定還在日本傳,夏國人就是技術差膽子小好欺負”
這話讓劉海濤皺了眉“你討論問題就討論問題,怎么還發散起來了,不要情緒用事。我們現在說的是這套組合機床,你心疼十五萬,那萬一拆開沒問題,那可是上百萬,算賬你不會算”
兩邊顯然誰也說服不了誰,大家都看向了孫浩然,劉海濤語重心長地說“廠長,我不是不心疼這十五萬,可是咱們都知道,他們多賴皮,萬一要是找不到,可是上百萬的損失。”
“這些東西,是,一看就是不對勁,但是人家一句不接受,就可以完全否了,我認為還是保守一些,現在生產任務緊,恢復生產吧。”
孫浩然是跟大建接觸最多的,怎么可能不知道佐藤他們什么性子呢。
他就擺了擺手,這才說“老劉,你說得對”
余廠長忍不住叫了一聲“老孫”
孫浩然是正廠長,要不是關鍵時刻,余為懷是不可能這么叫的,這是將私底下的情誼也拿出來了。
果不其然,孫浩然看過去,余為懷的眼睛里都是眼光,他心疼啊,真心疼啊。
孫浩然點點頭“我都知道,你不用說,我都知道。老劉,話是對的,但我過不去這關,不問問我這一輩子都覺得這事兒咱沒辦好。你不要光想咱們廠,南河省現在還有跟他們進行接觸的廠家呢,當初人家問咱們怎么樣,咱們可是拍了胸脯的,這個領路人不能做錯了吧。”
劉海濤就知道勸不住,狠狠地嘆了一聲。
孫浩然又安慰他“我不多說,我就去試試他,我也不提什么事,就知道深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