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許如意直接任命了負責人一期的負責人是王傳華,二期的負責人是劉曉紅,由他們來全權負責秋交會上的一切工作。
他倆倒是很興奮,不過壓力也很大,畢竟許如意可是珠玉在前,用劉曉紅的話說“我們擔憂的不是自己,是怕影響了廠子。”
郭培生還有些擔心,哪里想到,劉曉紅和王傳華話是這么說,干起活來一個比一個卷,如今燎原總廠已經學會許如意的工作方式小團隊模式,賣貨要技術和銷售結合更好賣,干事情也要各工種相互配合更有效率。
他倆各帶著自己的秋交會小組,愣是一個方案一個方案往外拿,許如意本就放心,否則也不敢讓他們自己干,倒是郭培生看著那些方案,笑容是一次比一次燦爛,最后直接說“果然名師出高徒啊。”
這一下夸了三個人,許如意都笑了“都是您招來的兵”
這可真是,小老頭沒忍住,直接哈哈大笑,晚上的時候,住在對門的蘇梅給她送了自己炸的茄盒,還問呢“今天有什么好事嗎老郭回來就一直笑呵呵的。”
許如意就把這段說了,蘇梅也跟著笑“那是得高興。”
許如意這邊,則是組成了一支有些龐大的參展隊伍。
這個隊伍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方面是機床技術服務廠的銷
售工程師,許如意直接帶了六人。
還有一部分,則是需要出國漲見識的。
這里面有鉗工全秉信、項南開、錢建國要想讓人做出好東西,總得有足夠的見識才行。這三位是燎原總廠鉗工水平最高的,是第一批定下的。
隨后就是兩個產學研中心的教授老師們,郭海英肯定在其中,還有材料系教授雷大諾、電機系教授羅明、孔凡,傳動與控制教授傅君、廖褚等等共計11人。
外加上跟著許如意的張超男,還有兩位工作人員,負責翻譯和協調,一共24人。
東京機床展覽會是10月10日開展,許如意一行人要提前布展,所以提前兩天就啟程了。
南河并沒有直達的飛機,所以一行人先是包了個大巴去了京市飛機場,在那里坐飛機。
因為是第一次參加的原因,這一路,還有兩位記者跟隨,一個是南河省省報的記者,叫做曉月,燎原總廠搬遷儀式她就來了,是位老熟人。一個是專利報的記者海欣,這是吳海棠直接安排的,用她的話說“你們出國賣專利也是宣傳,多好的機會,肥水不流外人田。”
許如意
她發現了,現在她身邊的人,都越來越能干了。
兩位只跟到京市機場,所以一路上都在采訪。問師傅們緊張不緊張,問教授們這次的目的在什么,夏國機床和國際機床的差距有多大,還有問銷售工程師們對此次參展有沒有信心。到了京市機場,臨上飛機的時候,還讓他們列隊拍好幾張照片。
因為是因公出差,所以大家統一定制的西服襯衫和皮鞋,每個人胸前都戴了一個燎原機械總廠的金色牌子,這么站成一排,的確是引人注目,不少人都看了過來。
自然也有議論的“這是夏國的隊伍出國考察的吧”
“他們總是考察。這里仿佛天天都有出國考察的隊伍。”
一說這個,很多外國客人都覺得是這樣,畢竟,從1978年后,夏國為了了解世界,就開始了各行業的出國考察,多的時候,一年能有五六百批人出去,這些能夠乘坐飛機的人,幾乎都是各大公司的工作人員,很多人都負責接待過。
只不過,這個湊起來的隊伍看起來很奇怪,有戴著眼鏡的儒雅學者,有年紀輕輕的工作人員,還有手上都是黑色油污,怎么洗都洗不干凈的工人,這跟每次見過的隊伍并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