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著笑著,小皇孫腦袋一歪,一頭扎進了嘉靖帝懷里,哄得皇爺爺開懷不已。
他把長命鎖掛在孫兒脖子上,小家伙立刻失去了對頭發的興趣,拿起長命鎖湊到嘴邊,張嘴就要啃。
嘉靖帝握住他的小手,張了張嘴,話未出口,眉頭先皺了起來,他想起個事來。
“朱載垕,”嘉靖帝看向裕王,面對孫兒的慈愛一瞬收斂,留給兒子的只剩威嚴,“可有給皇孫起名”
裕王誠惶誠恐的跪下“回父皇,還還不曾”
帝王生性多忌,心思深沉,對后宮妃嬪和子女亦是如此。他從不掩飾對朱載垕這個兒子的厭惡,別說父愛,甚至未曾給過他一點好臉色。
兩位皇兄先后薨逝,論資排輩,太子之位本該輪到三皇子朱載垕。可十年多過去了,嘉靖帝非但沒有再立太子,甚至警告朝臣“諱言儲貳,有涉一字者死”。
裕王謹小慎微,不敢擅自給兒子起名,生怕用了不該用的字,觸碰到他爹某根敏感的神經。以他的地位,很難保兒子周全,甚至整個裕王府都得遭殃。
嘉靖帝看一眼裕王那副怯懦的樣子,更是來氣,正要訓斥兩句,一只小手卻攥著他的衣襟,小家伙正抬起頭看著他。
帝王的心一下就軟了,撓了撓孩子下巴“你這是在幫你爹求情”
小皇孫怕癢,低著頭,努力用他肉嘟嘟的雙下巴,夾著皇爺爺的手,不讓動。
他越不讓動,嘉靖帝便越要撓他,小家伙被逗得咯咯直笑,嘴里咿咿呀呀的,像是在抗議,又像是撒嬌。
嘉靖帝被兒子撩起的那點不快很快就煙消云散。
小皇孫的百歲宴,大喜的日子,訓兒子晦氣,還是給孫子賜名要緊。
按照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祖訓,后世子孫起名,都得嚴格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來,到小皇孫這一輩是“金”字。
嘉靖帝沉吟片刻,說道“圣王制馭天下,猶制器者之轉鈞也。朕今日為皇長孫賜名鈞字,朱翊鈞。”
小皇孫忽然在他腿上蹦跶兩下,揮舞著小胳膊,仿佛是在對自己名字的回應。
嘉靖帝問他“喜歡這個名字嗎”
“啊嗚”
“以后就叫你小鈞兒。”
“呼哈”
爺孫倆一個問一個答,盡管聽不懂彼此在說什么,但也不妨礙他們聊得開心。
聽到這個名字,在場官員心中無不“咯噔”一下,嚴嵩父子更是忍不住交換了一個眼神。
嘉靖帝親情淡漠,對兒子就跟對仇人一樣,卻給他的皇長孫起了個意義非凡的名字。
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猶如制作陶器時使用的轉輪這是把大明王朝的興盛與未來,都寄托在了這個孩子身上,望他以后做個有道明君。
這可了不得,百官心中忍不住揣測,皇上是不是在暗示他們,要立裕王為儲君,將來才好把皇位傳給孫子
小皇孫還有個四叔,景王朱載圳,是嘉靖帝的第四子,只比裕王小25天。
雖然和裕王一樣,景王也是剛成年就出宮去了,但他的母妃尚在,偶爾還能進宮一趟,給母妃請安。他的老師是內閣首輔嚴嵩。裕王妃母家貧寒,而他的王妃是兵馬指揮使的女兒。
他一直認為自己的處境比裕王更好,父皇對自己也更偏愛。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和小侄子一比,他那叫什么偏愛,只是不那么討厭罷了。
想到這里,他又看一眼嘉靖帝懷里的小侄子,心中更是憤懣。
景王府內妻妾成群,怎么就沒人給他生個一兒半女
比起景王的郁悶,裕王卻是如坐針氈。本來日子就不好過,現在他爹給他兒子賜了這么個名字,也不知道是福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