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兒子可沒想這么多,時辰不早,小家伙玩夠了,也有些困了。
帝王的多疑和善變嚇不到他,血脈的羈絆卻能讓他靠在皇爺爺懷里,愜意的打了個哈欠,頭一歪,安然入睡。
嘉靖帝身邊從來不缺懼怕他的人,他是天子,普天之下,沒有人不臣服于他的腳下。
可小皇孫不怕,非但不怕,還很喜歡他這個皇爺爺,甚至在他懷里睡著了。
嘉靖帝看兒子不順眼,看孫兒卻怎么看都喜歡。尤其看他緊貼在自己胸前安睡,那么小小的一團,軟軟糯糯,小手攥著他的龍袍,甚至不舍得讓乳母將他抱走。
但小家伙睡熟了,容易著涼,他也不可能一直抱著。雖有萬般不舍,卻還是讓乳母將孩子抱了下去。
宴會結束,宗室百官三三兩兩結伴出宮,私底下都在議論今天皇上對小皇孫的態度。
尤其是那個意義非凡的名字,這似乎預示著一潭死水的朝堂,即將迎來新的風向。
景王迫不及待找到嚴嵩父子“閣老,我父皇他不會”
嚴閣老歷經宦海,什么大場面沒見過“一個名字而已,王爺稍安勿躁。”
嚴世蕃說道“王爺想要成大事,也該早日考慮子嗣問題。”
生孩子這種事,那也不是他想生立刻就能有。不過今日這場百歲宴的確讓景王看得眼紅,回去就把造人之事提上日程。
諸位宗親、百官各自回府睡一覺,第二天早上起來,酒醒了,再仔細一想,一個名字而已,又是皇長孫,當然得挑最好的起,未必就是他們想的那個意思。
眾所周知,嘉靖帝成日求仙問道,一心追求長生不老。他連立儲都這么反感,對一個剛滿百日的嬰兒能有什么指望
百歲宴之后,嘉靖帝連著好幾日心情大好,時常對身邊的人提起小皇孫,多么可愛聰明惹人疼。
他的心情好了,玉熙宮里大大小小的太監,也跟著過了幾天好日子。
嘉靖帝心里總是記掛著他的小皇孫,時常處于一種想見孫子,又不想見兒子的矛盾當中。
于是,他便更加頻繁的向裕王府賞賜東西,金銀器物、吃穿用度一大堆,傳旨的太監還得特別強調,這些都是皇上賜給小皇孫的。
裕王看著這些用得上用不上的東西,愁得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
嘉靖帝身邊的道士藍道行為了討他歡心,用扶鸞之術傳達神明的意思“陛下潛心向道,三清上仙有所感應,遂遣仙童下凡,投生皇家,定能保大明朝國運昌隆,陛下萬壽無疆。”
在嘉靖帝這里,國運昌隆雖然很重要,但萬壽無疆四個字更能討他歡心,獨攬大權和長生不老就是他畢生的兩大追求。
回想一下,小皇孫出生之前,災情不斷,民生動蕩,最迫切的就是去年冬天那場旱災。
自小皇孫出生那一刻,一切讓嘉靖帝憂心的事情都迎刃而解,他的心情好了,就連身體也感覺硬朗多了,比服服什么丹藥都管用。
藍道行這么一說,在他心里,對小皇孫的喜愛又加了一個“更”字。
藍道行見他高興,繼續給他提建議“既然這是上天的法旨,小皇孫是為大明帶來祥瑞之人,陛下何不將他接入內廷教養,讓他能時常陪伴在陛下左右。”
要不怎么說宮中這些道士,才是最能摸清帝王心思之人,這番話句句都說到了嘉靖帝的心坎兒里。
但他仍舊不動聲色,并不提及讓小皇孫進宮伴駕之事,只是逢年過節遣人去把孩子接進宮來,陪著他享受天倫之樂。
進宮的只有小皇孫,裕王不許跟著。
每次進宮,嘉靖帝都對皇孫愛不釋手,抱著他跟他說話,陪他玩耍,甚至吩咐內官監專門采辦玩具。
只要小皇孫進宮,整個玉熙宮都能聽見爺孫倆的笑聲。
朱翊鈞雖然只有幾個月大,但乖巧又聽話,餓了就由乳母抱去喂奶,困了就靠在皇爺爺懷里睡覺,嘉靖帝沒見過這么討人喜歡的孩子。
雖然喜歡,但他也不多留,天黑之前,就命人將小皇孫送回裕王府。
這天,送走孩子之后,嘉靖帝才去修行,藍道行見他多有不舍,便問道“陛下既然舍不得小皇孫,為何不依貧道所言,將皇孫接入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