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隆年紀小,鄧綏又見他這副天真浪漫的樣子著實可愛,就沒有和他提禮儀的事情。
“陛下,熱不熱”鄧綏透過窗戶看到明晃晃的日光,這后殿修得高大闊朗,夏日在屋內十分涼爽。
“母后,不熱。”劉隆學著鄧綏的樣子端坐,看見桌上的奏章既有紙冊,也有竹簡,伸手去拿竹簡觀看。
鄧綏見他拿竹簡完,沒有阻止,轉頭問與劉隆一起進來的江平,道“朕聽聞你在教陛下詩經”
江平恭敬道“奴婢不敢言教,只是將在宮中學堂里學的給陛下吟誦解悶玩樂。”
鄧綏不疾不徐道“先賢之書豈能說是解悶不過陛下年幼,這一兩年就這樣罷了,以后萬不可視學習為玩鬧。”
江平的心撲通撲通地跳,生怕回答不合上意,聞言先是嚇了一跳,聽到后半句方松了一口氣,不覺背后出了一層汗,忙道“奴婢遵命。”
鄧綏補充道“也不可以因噎廢食。”“奴婢遵命。”江平又道。
鄧綏敲打江平時,劉隆一面豎著耳朵聽,一面攤開竹簡。見母后沒有責備江平,他才放心看竹簡。
竹簡上的字猛一看大部分不認識,他像個文盲似的左看右看才連蒙帶猜地認出一小半。
看罷,他將竹簡卷上,推到一邊,又伸手去拿紙冊子。鄧綏低頭伸手制止了他,道“陛下,紙張脆弱容易撕裂。”
劉隆抬頭,說道“我輕輕地看。”
鄧綏對劉隆的聰慧是知道的,但沒想到他能明白自己的意思,還能說出解決的辦法,心中不知為何生出一股欣慰來,笑著點頭應允。
劉隆拿到冊子翻開,白紙上的字比竹簡上的便于寫的內容也多。劉隆納悶蔡倫不是已經發明了蔡侯紙,怎么還有人用竹簡呢
“母后,這個好,比竹簡好,為什么還用竹簡呀”劉隆發問。
鄧綏看劉隆一本正經地發問,伸手撫摸著他的頭,道“隆兒知道紙張好在哪里嗎”
劉隆現在雖然能說話,但仍然控制不好口舌,語速一塊就容易嘴瓢,因而他說話稍慢而且多簡短。
“紙輕,好攜帶,能寫的字多,閱讀不累。”
鄧綏滿意地點點頭,給劉隆解釋道“這紙張乃是郡國所供,質量好的紙張少且貴,質量稍差一些書寫不便,容易蟲蛀腐爛。竹子多而易得,竹簡不易腐敗,所以現在依然有人用竹簡。”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等低廉的材料制造紙張。價格確實低廉,但除了樹皮,像什么破布、麻頭、舊魚網皆不能量產。
富豪之家不在意這些,舊了就扔。但窮人縫縫補補又三年,有塊破布說不定就做了補丁鞋面,哪能隨便扔掉量少,賣又賣不上錢。
劉隆疑惑了下,拜托發達的互聯網所賜,他雖然記不住造紙的步驟,但記得嫩竹子可以造紙。
于是,劉隆伸手將竹簡拉回來,拍著竹簡道“這多,可造紙。”
鄧綏聞言低頭看去,她是知道造紙術的過程,但堅硬的竹子能造紙嗎她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