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見狀笑道“有個制團扇的小寺人想用紙做團扇,但紙張不如絹布堅韌,又不能洗。因此用紙做的團扇不是破了,就是污了,實在不好用。”
“后來,他苦思冥想,偶然看見有小寺人拿紙刷上桐油制成油紙傘,一開一合,頗為方便。他就想若紙扇能像傘一樣折疊,該多好。這樣既容易存放,又不易弄污。”
劉隆拿起另一把折扇,打開扇面端詳道“扇面用紙,可題字畫畫,風雅至極,想必讀書人喜歡。”
鄧綏道“合上紙扇又有些像笏板。女子常用團扇,男子常用羽扇,日后又添一紙扇。”
劉隆想了下,道“團扇以其形命名,羽扇以原料命名,這紙扇不如以工藝命名,就叫折扇,母后覺得如何”
鄧綏笑道“這個名字起得好。”說罷,鄧綏又好奇蔡倫剛才提到的油紙傘,叫陸離打開試試。
紅色的油紙傘上繪著一枝水墨梅花,富麗而不失清雅。陸離撐著傘,整個人多了幾分婉約秀美。
“這個也好,能防水嗎”鄧綏笑問。
“能。刷上桐油后,這紙張也堅韌了許多。”蔡倫回道。
鄧綏和劉隆一起又看了其他紙做的物件,點頭稱贊,命人賞賜這些寺人,做得好的升官。大部分東西在鄧綏的眼里仍算精美異常,
令人愛不釋手。
鄧綏讓蔡倫留下一些她做賞賜以及供圣上公主使用,又命他將剩下的賣出去。
蔡倫走后,鄧綏對劉隆贊道“尚方令真乃忠臣能吏。”
劉隆深以為然,雖然一些東西不是他發明的,是手下人發明的,這足以證明蔡倫是一位杰出的領導者,當然他還是一位卓越的發明者。
鄧綏將這些物件賜給重臣宗親以及鄧氏后,少府開始售賣這些東西,短短一個月竟然得了幾千萬錢。
蔡倫送上賬冊,鄧綏驚訝之余,又迅速定了漱玉紙、花箋等物品專賣制度。自古以來重農抑商,但對于一個合格的統治者而言,當經商所得收入不菲,就談不上什么賤不賤了。
此事過后,鄧綏仿佛打開了任督二脈,一面令少府在各大城市設立專賣局售賣這些新奇的物件,一面令蔡倫加大賞賜宮中諸人,激勵他們發明創造。
據說那兩個發明紙扇和油紙傘的小寺人都被提拔為六百石的小黃門,其他人也有賞賜擢拔不等。
宮中原本萎靡的氣氛一掃而空,發明創造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少府售賣東西的品類逐漸增多。
雖然朝中有反對的聲音,指責尚方令蔡倫與民爭利。但鄧綏堅定地認為此乃少府上貢之物,尚方令所為與前者售賣上林苑鷹犬類似,此事無須再談。
“母后所言乃是實情,此乃貢物,愛卿可有異議”小小的皇帝毅然決然地站在母后一邊。
大臣聽了,頓時不敢再說話。
劉隆還能不知道這些人想什么。與民爭利,與哪個民爭利分明是他們眼紅,想要分潤,迫使皇太后將技術公布天下。
升斗小民有這個能力造紙嗎不,沒有,只有那些豪族才有人力、物力和財力做這些東西。
鄧綏和劉隆給這些物品定性為貢物,堵了那些豪族之口。貢物除非皇家主動給予或交換,否則其他人用就是僭越,輕則免官,重則殺頭。
通過漱玉紙和紙制品,那些以前制造精巧之物的人抖起來了,都能斜眼看往日神氣無比管理果木禽畜稻桑的寺人宮女。
這些被鄙視的人當然不服氣,但隔行如隔山,他們能用紙做什么,據說尚方令還試驗出如何用稻草蘆葦麥秸制造紙張。
尚方令已經把他們的路都走了,以至于現在他們無路可走。最可惡的是,還有人用紙折了各色農具呈給皇帝,并且還獲得了陛下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