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任鉤盾令的大長秋看到眾人不忿的神情,笑著寬慰道“他們有他們的精巧,咱們有咱們的古拙。你們制造出的那幾樣農具,改得更輕便省力些,我向陛下引薦你們,陛下重視農桑,到時保管比他們風光。”
劉隆拿到花箋,取出一部分賜給兩位師傅。鄧弘雖然也被賜了花箋,但被妻子要走了,要走之前還說這香噴噴的一看就是女人用的,男子用這個做什么,瞎浪費。
鄧弘阻止不及,被迫忍痛割愛,心中痛惜不已。這么文雅秀美的花箋,在上面抄錄上喜歡的詞賦,日日拿出觀賞該
是怎樣一件愜意的事情啊
好在皇帝又賜給他一疊,還送了一把扇子,鄧弘開心不已,忙將花箋藏在書本之中。
許慎也是如此,他看到上面精美的圖畫也贊畫技齊整,線條流暢。他看了幾張一模一樣的,奇道“這是如何做的”
劉隆將刻板印花說給他們。許慎聞言,拿起花箋仔細端詳,又低頭看手里的書本。這冊書是他用宮里賜的漱玉紙抄錄而成。
許慎的出身雖然不是什么豪族大家,但也世宦郡縣,頗有資產,家里能供應起他讀書。但也僅此而已,書籍昂貴,他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學問還是到處抄錄經籍,期間受過不少白眼和冷待。
世家大族家藏萬卷卻敝帚自珍的情況比比皆是,許慎對此是深有感觸。
他突然奇想,能不能像雕版印花一樣雕版印經籍呢
固然雕一次版花費的人力物力極大,但若雕成,幾乎是一勞永逸,想印多少就印多少。這樣一來,書本的成本就降下去,更多像自己這樣的人也能買得起書。
儒家一直講究教化,多一人聆聽圣人之言,就多一人受到教化。雕版印書,這不正是儒家追求的境界嗎
想到這里,許慎恨不得立馬將這事上書給皇太后,請求她允許雕版印刷五經。但許慎不是什么初入官場的小年輕,他壓抑躍躍欲試的心,轉頭看了眼身側的鄧弘。
拉上這位皇太后的兄長,或許成功率會更高呢。
下課后,劉隆奇怪地看著兩位師傅攜手去了后殿,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說些什么,許是要給自己設計什么功課吧。
下午,天色還早,劉隆就在院中和江平蹴鞠。平安健康長大,絕不是嘴上說說或者心中祈禱幾句就能好的,還需要腳邁起來腿動起來。
鄧弘聽完許慎的話,沉吟半響,道“印出來的書要如何辦”
許慎道“像花箋一樣賣出去。當年我求學時,受困于書價昂貴和孤本難求,印書可是澤披天下讀書人的事情。”
鄧弘遲疑了一下,總覺得心中不安,許慎勸道“皇太后圣明燭照,侍中既然拿不定注意,何不問皇太后”
許慎當然明白鄧弘的遲疑,他們這些大族藏書豐富,把持學問,這些書籍一旦被低價賣出去,大族藏書的價值自然降低,哪有大族會愿意這樣做的。
鄧弘習慣有事不決問妹妹,聞言立馬同意,對許慎說道“咱們一塊去。”
許慎心里高興,難得地說了一句“不管成與不成,這是我們對陛下和圣上的忠心。”
鄧弘聽后,臉上露出笑容,他們鄧氏本是開國功臣,在妹妹成為皇后皇太后后,家族子弟并列要津。其他大族眼紅鄧氏,竟然將鄧氏看作外戚。
外戚有好下場的并不多,但是勛貴一般與國朝共存亡。
兩人商議完,就去章德殿后殿拜見鄧綏,說明情況。鄧綏聽了,沒有說話,一直在擰眉細思。
最近施政常感掣肘,鄧綏想要換一批聽話的人來,但換來換去
還是出身大族的那些人。
治國需要那些才學淵博的人,但才學淵博的人多出自世家大族。只有家中有豐厚的藏書才能供養出淵博的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