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所好,下必從之。上面的人既然敢滅蝗不怕蝗神報復,下面的人自然也會跟著這樣做。
鄧綏與劉隆下了馬車,眼前是一塊種著小麥的田地,麥穗已經抽出,現在正值灌漿期,只要再過半個月就能迎來一場豐收。
然而,蝗蟲破壞了一切,走進一看,小麥葉子千
瘡百孔,沒了綠葉做光合作用,小麥怎么能粒粒飽滿
上林苑的蝗蟲還是少的,其他地方飛蝗蔽日。這些地方除了滅蝗的命令,朝廷也下達了提前收割麥子的詔令。
與其讓莊稼被蝗蟲啃噬殆盡,不如提前收割。但是提前收割,小麥灌漿尚未完成,收獲的只能是干癟的麥子。
地頭架著一個大陶鍋,下面燃燒著熊熊的火焰,鍋里的水咕嚕咕嚕地冒著泡。這是沸水是滅蝗用的。
鄧綏和劉隆各拿一個網兜,劉隆的略小些,兩人親自捕捉蝗蟲,不一會兒就抓了一袋子。
身后的大臣面面相覷,他們多多少少對蝗蟲心存畏懼,只是沒想到皇太后和皇帝這么勇,竟然親自去抓蝗蟲。這些人內心十分震撼。
鄧綏和劉隆拿著布袋,走到陶鍋前。劉隆本想親自將蝗蟲扔到沸水里,但無奈人太矮,連陶鍋的鍋沿都沒到。
四月下旬,天氣已經熱起來,火焰更是送來一陣陣熱浪,鄧綏和劉隆的汗水都浸透了衣裳。
鄧綏的站姿極為挺拔,就像一株青松,一絲不茍地將布袋朝下,飛蝗被蒸氣一燙,墜落在沸水中,濺起細微的水花,又被朦朧的水蒸氣所掩住。
鄧綏將布袋里的蝗蟲都被倒入沸水中,她低頭看向劉隆。劉隆一頓,剛想將布袋交給母后,突然靈光一閃,從布袋取出幾只蝗蟲,捏在手里,然后將布袋遞給鄧綏。
鄧綏接過布袋,瞟了眼劉隆手中的蝗蟲,還以為劉隆小兒心性要玩蝗蟲。不過,鄧綏并沒有說什么,按照剛才的方法將蝗蟲倒入沸水中。
做完之后,鄧綏與劉隆走到大臣面前,看見一臉驚惶之色的眾人,鄧綏心中嗤笑一聲。
有些人大臣連殺人都不怕,竟然會怕小小的蝗蟲,真是讓人難以理解。鄧綏是嚴于律己,寬于律人之人,也沒想著讓大臣像自己一樣去滅蝗。
這次來上林苑,是她與圣上,是大漢臨朝稱制的皇太后與大漢皇帝親自為天下吏民做表率。
鄧綏臉色鄭重,道“蝗蟲食我莊稼,百姓無莊稼則饑。若放縱蝗蟲,無異于旁觀百姓饑餒而不顧,朕不為也。若捕蝗遭禍,朕以一人受之。”
劉隆聞言身子一震,母后所言與他所想一致。他是效仿別人,母后卻是有感而發。
劉隆上前一步,手里捏著幾只蝗蟲,朗聲道“母后所言,正是朕之所想。朕受萬民供養,要對萬民負責。若百姓有過,在朕一人。蝗蟲若有靈,但噬朕心,無傷百姓。”1
大臣先被皇太后的話嚇一跳,又被皇帝的話嚇一跳,然而更讓眾人驚嚇的還是劉隆接下來的動作。
劉隆剛才的一番話將眾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就連鄧綏也低頭看他。只見劉隆將手里攥著的蝗蟲,送到嘴邊,然后吞了下去。
唐太宗,看在我祖宗你偶像漢文帝的份上,借你創意一用,不好意思啦。劉隆心道。
“隆兒”鄧綏大驚失色,伸手想要去扣出劉隆嘴里的蝗蟲,卻見劉隆朝她搖搖頭,手突然頓住,然而慢慢垂下來搭在劉隆的肩膀上。
劉隆艱難地咽下蝗蟲,朝鄧綏笑道“母后,我沒事。”
嗚嗚,蝗蟲根本不是雞肉味的,也不嘎嘣脆,而且一點都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