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郡與二輔雒陽唇亡齒寒。母后,千萬不要答應那些蠢材的話。”
鄧綏聞言,不禁笑起來道“母后與隆兒的意見是一樣的,隆兒不必憂心。”
劉隆聞言,心中一松,腳步輕快了幾分,將要出殿門之際,回頭說道“勞煩母后把那些不愿留任的官員名字和家族記下來給我。”
老劉家的小心眼發作了。
鄧綏笑著點頭道“母后自己也記一份。”
劉隆這才安心出了崇德殿,和江平一起去上學。路上,劉隆對江平說道“你派人找一面裱著素娟大屏風,放到我臥室。”江平應了,準備將人送到宮殿后,就讓人去尚方令處要。
大朝會上的內容還沒傳到學堂,劉隆也不怕傳到學堂。那些人沒臉沒皮說出無恥的話,就不要怕被百姓指著脊梁骨罵。
陰泰等人覷了眼皇帝的神色,見不如平時溫和,只和平日一樣拜見后,就回到位上十分努力地溫書。
上完課,劉隆回到崇德殿,看到床榻尾豎著一架白娟屏風。叫江平磨墨,他提筆在上面寫了大朝會上“建議放棄邊地”的那些朝臣名字,寫完還滿意地點點頭。
劉隆坐下,讓江平把平日進屋灑掃的人都叫進來。
四個宮女和四個小寺人進來了,劉隆平日的衣食住行都被江平包辦,對這八人只是眼熟能叫得上名字而已。
宮女以春夏秋冬命名,小寺人以平安康泰命名。
劉隆對這八人道“以后你們幾人進屋打掃,不可污了屏風上的字,更不可將屏風以及屏風的字泄露出去。若是發現泄露了,立刻杖斃,家人流放日南。”
宮女寺人第一次聽到皇帝如此嚴厲的警告,
紛紛伏地稱是。劉隆讓他們散去,江平也跟著出去,又警告諸人一番。
叮囑完這些,劉隆才去后殿,鄧綏將一冊書遞給他道“這是王符的奏表,我已經抄錄好了,你拿去看吧。”
劉隆接過來,打開一看,謹嚴秀逸的字撲面而來,比王符鋒銳如刀的字多了幾分柔情。
劉隆又看了一遍,他現在已經不像今早上那么生氣了。
邊郡的太守令長不知道大朝會的情況,借著先零羌寇河內的機會,紛紛上書請求內遷。他們不僅上書,一些人還提前收拾好了行禮,準備詔令一下來即刻出發。
武都郡下辨縣令虞詡帶著官吏和青壯正在修筑城墻,就看到從太守府來的屬吏飛馳而來,通知虞詡派人到鄉下告知百姓,準備好東西以便內遷。
虞詡聽到后,臉色頓時變了,質問道“邊郡內遷,可有朝廷詔令”
屬吏頓了一下,支吾道“公卿大臣都是這個意思,虞縣令還是趕緊去了,省得惡了太守。”
虞詡勃然大怒,抽出腰間的劍“錚”一聲擱在屬吏的脖子上,嚇得屬吏面無人色,一動不敢動。
“某食君之祿,為君分憂,只遵朝廷陛下圣上詔令,從不知公卿大臣也能決定放棄邊郡了。”虞詡又“錚”一聲收劍入鞘,對屬吏厲聲道“若再讓我發現你假傳詔令,格殺勿論。”
屬吏的腿一軟,連滾帶爬上馬,一邊走一邊叫道“你難道就不怕太守我回去一定要請太守治你的大不敬之罪。”
虞詡轉身,嗤笑一聲“我連大將軍都不懼,更何況是一太守”
周圍的人被眼前發生的一幕震住了,直到虞詡出身讓他們繼續建城墻,才回過神來。
縣尉被眾人推上來,問道“明府,他說的是真的嗎朝廷要內遷邊郡”
縣尉是當地人,自然是不愿意內遷。且不說路上遇到的困難,就是內遷之后該如何生活就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