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傅你也是在做這樣的事情啊。日食月食以前人人懼怕,然而你就敢去研究,更令人驚喜的是你還得出了結論。不論成與不成,張師傅你的行為已經接近古之圣人了。”
張衡聽了,心田綻放出姹紫嫣紅,欣喜激動之余又有些羞赧。
“圣上謬贊,下臣怎敢與古之圣人相比。”
劉隆點頭道“比得比得,張師傅,你不要妄自菲薄。自古以來名將賢臣少之又少,像張師傅這樣精通經史和天文算數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天下大治,國威遠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不僅要靠軍事實實力和教化,還要百姓衣食豐足。這就是所謂的倉廩實而知禮節。”
“倉廩實除了百姓辛苦勞作外,還需要像張師傅這樣的人才。莊稼缺水,張師傅你們改進水車設計水渠,為莊稼送去水。”
“但是莊稼的生長不止需要水,還需要陽光、土地、肥料和防蟲病的藥物。如果有一天有人能夠精準破解莊稼生長的奧妙,對癥下藥,那么畝產幾十石都不是癡心妄想。或許有一天,咱們的后人還能在禾下乘涼呢。”
張衡聽到這話,臉上不禁露出笑容。
“除了食,還有衣、住和行。現在婦日織一匹,若紡織工具改進后,說不定每日能織五匹、十匹、百匹。”
“還有住,現在百姓多住黃泥屋,夏怕雨冬怕雪,我希望將來一日百姓也能住進寬敞明亮的屋子。而且呀,說不定未來朝發北海暮到蒼梧不是夢。”
張衡聽得熱血沸騰,豁然開朗,對他的研究又充滿了信心。
劉隆最后總結道“張師傅不要懷疑自己,順著自己的內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朕會支持你。”
張衡深吸一口氣,長揖道“多謝圣上,臣還有一事相求。”
他說著從袖口掏出兩本奏表,道“臣請率人前往郡國,觀測天象。”
劉隆接過一份奏表,命人將余下的一份送到崇德殿處。大約從劉隆挪到德陽殿后,大臣上奏表時一般會上兩本一模一樣的,一本送崇德殿,一本送德陽殿。
劉隆放學后經常留在崇德殿,看的都是送到母后這里的奏表,德陽殿的奏表他很少看也沒時間看。
像張衡這樣請求外出觀測天象的事情,不涉及朝局,無須和母后商議,劉隆自己就能下決定。
“張師傅,你還要去日南郡啊”劉隆看完張衡的奏表,吃了一驚。
張衡是咬著牙狠下心做出這樣的決定。他想給自己一個交代,但是今天聽完皇帝的話后,更加堅定去日南的決心了。
張衡鄭重地點點頭,懇切道“請圣上成全。”
劉隆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吐出。像張衡這樣頂尖的科技人才,東漢最是缺乏,劉隆恨不得將人供起來。
“可以,但需要周全準備。你先回去,我考慮一下。”劉隆見張衡態度堅決,只
得道。
張衡告退,劉隆起身回崇德殿,與母后商議起此事。
本作者星輝映川提醒您東漢我有母后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鄧綏沉吟道“既然他想去,就讓他去吧,多派些護衛就是。”
也就只能這樣了,劉隆心中感慨。
鄧綏又拿起張衡的奏表,看到上面寫的大漢四邊,不禁想起了幾年前被迫放棄的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