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十月,天氣漸漸變冷,但京師卻熱鬧起來。
大街上經常有騎馬而過的武人,他們都是從各郡來考武舉的考生。
人多了,不免發生矛盾。若非念著將要考試不能惹是生非,說不得這些人就動起手來。
從邊郡來的皇甫規好奇地觀察著京師的一切。
他是安定郡的考生,出生將門世家,年紀不大,但弓馬嫻熟,又通兵書,因此才壓過郡國其他成年考生,來雒陽參加考試。
來京路過扶風,他那當扶風都尉的老父親皇甫旗十分欣慰,拍著他的肩膀道“兒啊,好好努力,現在正是好時候,爭取拼一個前程出來。”
皇甫規信心滿滿道“我一定會成為大漢最年輕的武進士。”
然而,皇甫規來雒陽后,發現考生中竟然還有兩個與他年齡相仿的,同樣是涼州人,同樣出自官宦世家。
一個是來自敦煌郡的張奐,一個是來自武威郡的段颎。
“敦煌和武威難道是無人嗎”皇甫規在心里嘀咕道。
巧了,不獨兩同齡人是這么想的,幾乎所有考生也都是這么想的。
這三人瞧著身材修長,體魄強健,但配上那張稚嫩的臉著實讓人懷疑是否涼州無人。
“武舉是真刀真槍,難道還能像孝廉一樣推薦嗎”不少人心中嘀咕。
粗粗算下來,這次來京師參加武舉的考生有五百多人。
鄧騭是今年的主考官,考核的內容與郡縣差不多,分為騎射、步射、技勇和兵法,只不過考核標準要比郡縣高上許多。
考生騎射的馬匹可以用自己的馬,也可以用考場的馬。騎馬過來的考生都選擇了自己的馬匹。
皇甫規也是如此,他牽著馬來到考場,只見前面排幾排的隊伍。
身后的考生東張西望,和皇甫規打起招呼,道“估計今天肯定考不完。”
皇甫規回頭,看見一個皮膚黝黑的大漢,矜持地點頭道“朝廷自有安排,咱們只要好好考試即可。”
黑臉大漢看見皇甫規的臉先是一怔,隨后大蒲扇似的巴掌拍在皇甫規的肩膀,笑聲震得他耳朵生疼。
“你就是那三個小的”
皇甫規眉頭微皺,不解道“什么三個小的”
前面的人回頭說“就是你還有另外兩個小孩,來考武舉的都是壯漢。你們三個雖然體格尚可,但膂力肯定不如我們。”這人說著,還比了比拳頭。
皇甫規一頓,隨后開口道“愚弟讀過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司馬法等兵書,不知諸兄讀過什么兵法”
前后兩人聽了,都不自在地撓頭看天,假裝沒聽到這話。
沒想到這小家伙還是個硬茬子呢。
來之前,郡國太守就和他們說了,朝廷開武舉選將,選的要么是明曉兵法的將帥,要么是勇猛過人的陣前先鋒。
這小家伙說不得就是前者,
而他們兩個爭的是后一種。
“嘿嘿,排隊,排隊,快到我們了。”黑臉大漢出聲,看著眼前老長的隊伍言不由衷道。
前面三項他都不怕,就怕最后一項兵法,這兵法還是最近兩年現學的。學兵法之前,還要習字,老難了。
皇甫規排隊進去受查,將馬交給小吏,拿了個丙三組的號碼牌,被引到一隊人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