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當過中軍中侯抵御諸羌的朱寵也被選為閱卷官,但是他推辭了。他的學生張奐參加了這場考試,為了避嫌,朱寵陳明原因得到皇太后的應允。
三天后,眾人將試卷批改出來,排了先后,然后呈送到皇太后和皇帝面前。
劉隆抽出幾張做得好的,看了一下,微微點頭,他沒有對這些人的文采抱有太大的期望,只要能把字寫清晰,文章寫明白就可以了。
然后他又抽查了幾份做得差的,看了一眼,覺得那斗大的墨點有些辣眼睛,但還是忍著一一看完。
此次武舉不包含六郡已賜進士的人,共錄取了一百五十七名。
劉隆看完,頷首道“特進排榜公正,就這樣發出去,令考中的考生準備下一場考核。”
鄧綏點頭道“按照原來的計劃考核。”
鄧騭告退,心中松了一口氣。這是第一屆武舉考試,盡管他已經做了幾次模擬,但仍有新問題層出不窮。
就拿騎射考試時的那頓飯來說,尚書令就向他抱怨,連孝廉都是自己帶飯吃,沒想到武舉考生就吃上了煮羊肉。
煮羊肉啊,說不得那些貧窮的孝廉一輩子也吃不上一口呢。
鄧騭被尚書令的陰陽怪氣說得啞口無言,本想說自己付錢,但是若真這樣做了,不免有邀買人心的嫌疑,只得認栽,然后向皇太后皇帝請罪。
最后,鄧騭以考慮不周全,罰俸兩個月。
食物這事,風險太大。萬一的食物變質或者有人借用食物傳遞信息,這些都是大問題。
十天后,錄取榜單公示,皇甫規等三名小考生都名列其上。
五天后,皇甫規再一次進入考場。考生人數少了很多,但他驚訝地發現,考場周圍的防護要比上一場嚴密許多。
突然皇甫規看見前面的人朝拜,他看不清發生了什么事情,但也跟著朝拜。
別人嘴里高呼萬歲,他也跟著高呼萬歲。喊完之后才發現,皇甫規才意識到皇帝或者皇太后來了。
來人正是劉隆。
十月天氣漸冷,鄧綏的身體不適就沒有過來,只有劉隆過來了。
他被鄧騭迎到高臺之上坐下,低頭看著下面黑壓壓的考生。
劉隆掃視一圈,看
見整齊的箭靶和馬道,贊道“特進舉辦的武舉井然有序,著實用心了。”
鄧騭連稱不敢,劉隆笑著搖頭,然后仔細觀看考生考核來。
他對那三個比他剛大一歲的考生十分感興趣。在上場考核中,這三人弓馬功夫都不弱,而且懂兵法,年紀小,是個將帥的好苗子。
大漢與周圍的羌胡蠻夷處在微妙的平衡中。羌胡只是畏懼大漢的國力而不敢南下,倘若大漢出現一絲疲態,說不得那些胡羌就當年南匈奴那樣揮馬南下。
名將難求,大漢現在會打仗的將領只有幾個,而且年齡都不小,這讓劉隆經常有一種人才青黃不接的感覺。
武舉章程出來后,劉隆的心這才稍稍放下。
武舉辦得比孝廉考試還浩大,不是沒有文臣不滿,但劉隆和鄧綏依然堅持這么做了。
自光武以來,朝廷頗有輕武的跡象,文吏儒生位列朝堂,甚至出現了兩次放棄疆域的大討論。
一次成功了,一次失敗了。
邊境與羌胡毗鄰,邊郡內部又胡漢雜居,大漢若是沒有保留尚武的風氣,只怕是離亡國不遠了。
劉隆想畢,欣慰地看著校場上的考生。鄧騭選拔的人才較為公允,他們看起來頗有真才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