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浮動。
蠢蠢欲動。
羌豪們相視,眼睛里的驚訝、欣喜、沖動、堅定等諸多情緒流淌而過。
“要不”
“人馬皮甲武器倒也不費什么。如今天下太平,只需防野獸而已,部中能抽出一些青壯來。諸位,你們怎么看”
“言之有理。我對武舉感興趣得很,你說咱們能通過嗎漢人兒郎可是從小就開始學習,咱們哪懂那些東西”
“你不是剛得了兒子,讓他去郡國的學堂學習。”
“呸,他正吃奶,能學什么”
“哈哈哈,讓你家二兒子去,年紀正好。”
羌豪們說笑著,各自散開回家。他們不約而同地派出青壯應募。按照護羌校尉的意思,他們只是去壯膽張目,大漢還管糧草。
這些年不獨漢地災情不斷,他們草原的日子也不好過,雪災頻繁。把這些青壯趕出去吃飯,甚至還能得到賞賜,確實是件好事,最重要的是護羌校尉很能打。
他們親身驗證,想必對上北匈奴與西域諸國也是屢戰屢勝。
虞詡見過諸人,又命人張貼告示,招募豪杰,支援西域。他座下司馬過來道“營兵聽聞群情激奮,都嚷著要去西域為敦煌郡長史報仇雪恨。”
虞詡道“朝中肉食者甚多,趁著交通不便,咱們要盡快去,不然只怕朝廷詔令下來,我等欲動不能了。”
司馬猶豫道“明府坐鎮西羌,部族不敢異動,若明府出關,西羌生變要如何辦”
虞詡道“我會將羌豪的子侄們帶走,而且快去快回,安排好一切。”
司馬聞言依舊擔憂,但明府素來算無遺策,只能相信。
虞詡又問“我上奏關于榷場的奏表下來了沒有”
虞詡安撫諸羌,除了與羌豪交善,推廣教化,還琢磨著與羌人建立榷場。
一來,是互通有無,加強漢羌聯系;二來,在榷場收稅,支援邊郡建設。
司馬道“剛下來,朝中對此是支持的,只是朝廷那邊還需要準備。”
“他們準備什么”虞詡問道“布帛換牲畜皮毛,自古如此。”草原上不如內物產豐饒,能用來交換的也只有牲畜之物。
司馬笑道“奏表上批示,南邊有好物石蜜與茶。這茶一出世,就收到京都世家大族的追捧,連太后圣上都用茶招待重臣。”
虞詡一頓,想起朝廷賞賜的石蜜與茶。他喝過,只是嫌味淡,不如酒好。
西北酷寒,喝酒暖身子正適宜,然而大漢對酒水管控嚴格,每一壇酒都來之不易。
這嚴格管控酒的命令是鄧綏親下,而且劉隆也十分同意。百姓都吃不上飯,還拿糧食釀酒喝簡直就是白日做夢,等來年豐收倉廩充實再談。
司馬道“我喝著茶極好,提神醒腦。傳言,圣上愛喝清茶,里面只放茶葉,什么也不加,入口潤澤,回甘無窮。太后
愛喝什么焦糖奶茶,就是石蜜、茶和奶一起混煮,家中婦孺極愛喝。”
司馬又補充道“朝廷賞賜完,明府又分賜羌豪,聽聞他們又發明了一種吃法,把羊乳、茶和鹽一塊煮,嗯也還行,他們喜歡喝。”
“前些日子,有幾位羌豪喝完,還問我哪里買來著。對了,他們還問石蜜。如今河西不通,西域的石蜜不好運,即使運來也是天價,如果南方的石蜜能運來就好了。”
虞詡見司馬止不住口,一直說著茶與石蜜,擺手道“既然你這么說了,那你就多上心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