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笑道“好嘞,保管你回來,我就把榷場建好了,就等商人過來。”
虞詡又與司馬說起他不在期間的安排來。招募的命令下去,果然應募者甚多,朝廷派來的武進士也紛紛加入。
早些過來的皇甫規和段颎躍躍欲試,終于等到上戰場的這一天,可把他們憋壞了。
“你說張奐會不會后悔啊”段颎頗有些幸災樂禍的意味“他老家在敦煌,敦煌估計現在募兵,只可惜他遠在度遼將軍帳下。”
皇甫規搖頭道“東北也不安穩啊,去年鮮卑還寇邊呢,說不得他要比我們早封侯。”
“嗨,我去校場練武,你要去嗎可不能讓他趕在我們的前面。”段颎道。
“走”
且不說護羌校尉府和敦煌都開始募兵,河西四郡的其他二郡也動起來,召集兵士,意欲收復西域。
就在兩處兵馬先后前往敦煌出關時,朝中展開了一場關于是否要收復西域的討論。
公卿大臣多建議,放棄西域,關閉玉門關,將外敵阻擋在外。
劉隆坐在上邊,聽著公卿大臣的老生常談,眉頭微皺。這些大臣難道不知道即便關了門,外敵也能破門而入嗎
自古以來,從沒有閉關鎖國的國家能得好。
劉隆聽完大臣的爭論,贊同放棄西域的,主要有二點原因第一,西域雞肋,無益于中國;第二,怕起兵戈,諸國歸附,若收到他國侵擾,要出兵相助;第二,怕花錢,西域小國幾十個,過來朝貢,朝廷賞賜怕是不菲。
朝中也有激烈反對放棄西域的,但是最激烈反對的人,已經都被派往邊郡。
戰場行事瞬息萬變,皇太后與皇帝不僅許了虞詡便宜行事的權利,也許了敦煌郡太守便宜從事的權利。
只是不知道,他們這些人能不能抓住機會,以最小的代價收復西域。
這樣的爭吵一天是吵不出結果來的。朝會散了,劉隆與母后回到崇德殿,腦子依然殘留著嗡嗡嗡的爭吵聲。
幾人坐定,鄧綏伸手揉著太陽穴,仿佛隨口問“你們幾位也接觸朝政幾年了,說說自己的看法。”
劉隆端起一杯茶,呷了一口,笑瞇瞇地看向幾位女史。母后肯定不是說他,劉隆心中篤定。
曹豐生年長,對于西域早有自己的看法,聞言道“恨不為男兒身,為大漢報仇雪恨”
北匈奴行事
太猖狂,殺害敦煌長史,當以命嘗。
這種公開的依次發言,越往后越吃虧,前頭把能想到的都說了,后面若想不到新奇的點子,就只能說“俺也一樣了”。
當年孝明帝問政后妃,鄧綏都是先等陰廢后發言,最后迫不得已才回答。
于是,閻雪在曹豐生言語落下,斟酌道“如今朝中內藏空虛,軍隊無繼,災害頻發,若要收復西域只怕要從長計議。”
樊嫽想了想,道“北匈奴豺狼之性,若我大漢示弱,只怕其會更加猖狂。前者,南匈奴叛亂,朝廷以迅雷之勢平定叛亂,至此南匈奴臣服大漢,不復為患。”
“因此,下臣建議陛下圣上即刻下令,命護邊郡征募兵士,大軍壓境,即便不迫降北匈奴,也要打個大勝仗。”
鄧綏聽完女史們的發言,點一點頭,轉頭問“圣上,你的意思嗎”
劉隆聞言,趕忙放下茶盞,道“曹尚書令豪氣,閻尚書郎謹慎,樊尚書郎周全,各有道理。”
聽到這話,曹豐生神色未變,閻雪倒是面露喜色,樊嫽則低頭沉吟不語。
鄧綏聞言,搖頭笑道“你倒是乖覺。昨夜下了一場雨,你與我一起到外面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