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現在,皇太后病重,樊嫽更加焦慮不安,感到前途渺茫。
曹女史年紀大了,可以不考慮前途,但她要考慮啊。
是被迫離開宮廷,是繼續聽從另外一個女子的命令,還是成為發號施令的女子
答案毋庸置疑。
樊嫽仿佛拂去了眼前的迷霧,變得堅毅起來。
東方既白,樊嫽起來,從匣子中取出繡好的香囊,遲疑半響,最后毅然決然地裝入袖中。
劉隆心中掛念母后,早早醒來,來到崇德殿后殿探詢。鄧綏依然在睡,不過宮人說燒已退去,昨夜用了大半碗肉粥。
劉隆心中大安,悄聲囑咐她們好生照顧,然后叫了當值的曹豐生與樊嫽來到前殿,繼續做事。
辰時末,后殿來人說皇太后醒了。劉隆趕忙拋下奏表,快步來到后殿。
鄧綏醒來,覺得腹中饑餓,陸離趕忙命人提來皇太后愛吃的食物。
劉隆來時,鄧綏正在吃飯,見了,招手讓他陪著自己用飯。
劉隆捧著一碗肉羹,臉上不自覺露出笑容,一面喝,一面道“母后胃口恢復,想來是大好了。”
鄧綏點頭,劉隆道“母后,你剛退燒,
還需要休息,切忌不可再勞累。
鄧綏笑著應了,對他道“這兩日你多辛苦些。”劉隆一口應下,捧著碗喝完粥。
鄧綏念叨著他動作粗魯,劉隆只笑沒說話,看得出他心情極好。
劉隆提了一句讓太醫令命人研究風寒的提議,鄧綏想起鄧忠,神情一黯,但堅定地支持道“你去作吧。”
念及太醫署事情繁多,劉隆想了想,建議道“太醫署既要修醫書,又要主持醫術討論,還要看病。事情繁雜,不一而足,不如將太醫令的品秩提到比千石,以示重視。”
“除了風寒,還有疫病、小兒、婦人等等,這些都需要派醫術高手研究。”
鄧綏聞言想起皇帝之前提過說醫術改革是最深刻的改革,歷經鄧忠去世,體會更深。
“可。”
劉隆又勸母后多用餐,自己辭了轉身回到前殿,并派人召來太醫令,將事情派給他。
太醫令之前還以為將醫書編纂出來,才能提升品秩,沒想到皇帝現在就兌現了,雖然他給自己派了個了不得的大活計,但他欣喜若狂。
太醫令如在夢中,雙腿飄忽忽地往回走。走到署衙,他給了自己一巴掌,然后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太醫令品秩升了,下面的人品秩也會跟著往上升。眾人聽了,不待太醫令鼓勵,立馬就熱情高漲。
今日,樊嫽一直在找機會送皇帝香囊,但要么是皇帝離不開,要么是自己離不開,眼看著時間一點一點在自己面前流逝,內心焦慮無比。
直到晚上,皇帝向太后辭別,樊嫽還沒有等到機會,不由得泄氣,誰知峰回路轉。
“樊嫽,圣上這兩日辛苦了,你去送送圣上。”皇太后仿若天籟般的聲音在樊嫽耳邊響起。
不待皇帝拒絕,樊嫽激動地起身,差點碰倒桌案。劉隆見如此,只好領了母后的好意,再次叮囑母后要好好休息,才出殿門。
樊嫽的心砰砰作響,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見皇帝對女色意興闌珊,不由得想起了孝元皇后王政君的故事。
昔年,孝宣帝命人送五名家人子與還是太子的元帝,但元帝意興闌珊,正眼沒看一眼。宣帝問起時,隱約想起有個著紅衣的女子,隨口說了。這紅衣女子就是王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