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十七年春二月,樊嫽被冊封為貴人。
這是漫長寒冬之后一場難得的喜事。去年春夏一切皆好,風雨合時,但到了秋季卻大雨連連,京師等二十九郡國受災。
秋雨之后,冬日十一月又發生一場大地震,受災郡國三十五,一些地區大地崩裂,泉水涌出,尸體枕藉,慘不忍睹。
朝廷派光祿大夫巡按災區,出錢斂尸,免去田租口賦。這是近年來,大漢罹受最嚴重的天災之一。
救助完受災地區,朝中事務暫且清閑了一些,鄧綏依例冊封樊嫽為貴人,也為彌漫著愁苦和緊張的北宮添了幾分喜氣。
二月里,大地開始復蘇,涌出一片又一片的新綠。
鄧綏喘過氣來,與劉隆對坐喝茶,嘆道“我原以為去年大漢時來運轉,結束天災,沒想到”
想到秋冬的焦頭爛額,鄧綏沒有說下去,只是喝茶。
劉隆回道“大漢時運不濟遭此天災,非人力所為,母后不要過于憂慮。堯舜時,黃河泛濫,鯀禹父子治水二十多年方成。“
“國家多難,我們時人生活在其中備受煎熬,度日如年。但這放到大漢的歷史中,也不過滄海一粟。母后你做事,俯仰無愧天地,已經盡力了。”
母后的共情能力很強,劉隆怕她傷身,勸她道。
鄧綏聽完,臉上勉強扯起笑容,道“不知后人怎么看,我們還是要過好當下。”
劉隆點頭,鄧綏又問起他和樊嫽的相處情況,笑著道“母后我年紀大了,身子一年不如一年,若是早日能看到皇孫就好了。”
他就知道是這樣,沒結婚催結婚,成了親催生子,但誰讓他家有皇位要繼承呢
“尚可尚可。”劉隆含糊道。
鄧綏點頭,道“前兒蔡侯過來稟告,說他年紀大了,精力不濟,想將宮中的事務交出去,你覺得樊貴人如何”
劉隆聞言想了想,道“蔡侯歷經三朝,老成持重,尚方局事關重大,離不開他。這宮中瑣事不知阿好能否擔起”
鄧綏聽到“阿好”二字朝劉隆直笑,劉隆辯解道“阿好曾與我言母后待她耐心細致體貼,如阿母般。如今又有這樣的緣分,咱們成了一家人。”
鄧綏笑道“你呀來人,請樊貴人過來。”宮女應聲而去。
樊嫽如今住在掖庭里的一座宮殿,聽到傳召,趕忙過來,拜見皇太后與圣上。
劉隆將事情與樊嫽說了,然后道“宮中宮女寺人數千,再加上外面的宮苑,事情繁重,你可愿意接手宮中事務”
樊嫽當然愿意,她來宮中不是來當咸魚的,看到這樣的機會自然要抓住。
只見她想了想,道“母后政事繁忙,蔡侯年紀大了,我年輕沒經驗,只怕弄巧成拙,反而不美。”
鄧綏道“這宮中諸人也唯有你身份最合適。”
樊嫽笑回“承蒙陛下看重,我愿意一試。但我年輕唯恐失
了皇家體面,需要幾個持重的人幫襯著,還請陛下成全。”
鄧綏道“這人選嘛,你去找蔡侯要。”
樊嫽笑著道“陛下疼我。”鄧綏聽了笑起來。事情商定之后,樊嫽與蔡侯交接宮中的事務,劉隆則與母后一起處理朝政。
晚上,劉隆請樊嫽來到德陽殿,問她交接的情況。
樊嫽感慨道“這宮中千頭萬緒,難為蔡侯還能兼顧。圣上,這宮中以后是什么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