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之后,鄧綏病情復發,時好時壞,壞的時候整日昏睡。劉隆見狀,心如刀割,恨不能以身代之。
他剛過百日就與母后相依為命,幾乎形成了習慣,母子感情更是深厚無比。
太醫令對皇太后的病情不樂觀,他曾面帶憂色婉言對劉隆說,皇太后執政以來,宵衣旰食,殫精竭慮,氣血耗竭,讓皇帝有心理準備。
劉隆聞言大駭,躲在無人處嚎哭不已。
母后今日的病情都是執政以來勞累所致,以致于壽數不永,飽受病痛折磨。
然而,大漢的江山社稷是他的責任啊
為了讓母后能開心點,劉隆每日接鄧騭入宮陪伴太后。
鄧綏清醒后笑罵著阻止了他,道“大兄年過花甲,身子也不大好,何必讓他每日奔波來回宮中”
劉隆這才反應過來,他這個行為有種不顧鄧騭大舅死活的美。
于是聽從母后一半的建議,隔日或者天好時就接鄧騭入宮。
鄧騭對于入宮探望妹妹欣然贊同,兄妹情誼深厚,聞得妹妹生病,他在家中亦是坐立不安。
接鄧騭入宮一事過后,劉隆又準備在新年舉辦宴會,百官藩屬使節齊聚一堂,他與母后要一起接受眾人朝拜。
然而,母后又拒絕。
既然退了,那就退得徹底。
親人。權勢。
這是劉隆印象中母后在意的東西,他一腔赤誠地想用這兩樣東西使病重的母后開心。
但是,出乎劉隆的意料,鄧綏兩項都拒絕了。
太醫令含糊其辭開些安神止痛的藥物,東園匠令已經開始預備皇太后后事,劉隆手足無措。
樊嫽見到劉隆日夜憂慮,勸他道“陛下最看重的是你,你若是一直這樣,再病了,豈不是讓陛下難安”
劉隆眼睛泛紅,喉嚨干澀,道“我心里明白,但總是忍不住。”
樊嫽聽完,也紅了眼睛,皇太后是她的恩人,若非皇太后,她恐怕也不會有今日的際遇。
夫妻二人竟然對坐垂淚。
劉隆勉強將新年過去,心中對母后熬過寒冬極為欣喜,他歡心鼓舞地與鄧騭分享喜悅“寒冬是病人的一大關卡,只要過了冬日,母后今年就能安樂無憂。”
鄧騭肯定道“先母長壽,陛下肖似先母。”
劉隆也跟著點頭,新野君可是活了六十多歲呢。
兩人一起進了崇德殿后殿,卻被告知皇太后已睡下。鄧騭和劉隆在前殿枯等半個時辰,鄧綏才醒。
“陛下,圣上和大郎君來了。”陸離將鄧綏扶起,在她耳邊道。
春寒料峭,后殿依然是寒冬時的布置,屋內燒著炭盆暖烘烘的,隱約有幾分躁意。
鄧綏靠在引枕上,聲音有氣無力,說幾個字就要緩一緩,道“你們來了隆兒朝中如何大兄家中如何”
剛對皇太后病情抱有樂觀態度的兩人,聽到她如
此氣促,心態差點崩了。
“都好都好,虞公能干,左公剛直,兩人協助往地方派遣僚佐官與刺史巡按。”劉隆面上強行歡笑。
鄧騭道“家中都好,鳳兒的孩子正在學經,說要向廣德一樣考明經。廣宗的媳婦懷孕了。閶弟家的元兒在醫府學醫,她身子有一眾醫者調理,越來越好,前些日子還和別家的女娘投壺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