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隆和鄧騭兩人說話,鄧綏時不時應了一聲,最后她聲音越來越低,陸離瞧了皇太后的臉色,朝兩人打手勢,示意陛下睡著了。
劉隆和鄧騭頓時都停下來,輕手輕腳出了內室,雙雙難過不已。
皇太后最重視儀態和禮儀,便是在極其親近的人面前,也很少放松。如今她在皇兒和大兄說話時睡著,分明是精力不濟。
鄧騭告辭,邁著沉重的步伐離開皇宮,背影中帶著蕭瑟和悲涼。
劉隆心中殘存的希望被冷酷的現實潑了一盆冷水,呼嘯的寒風仿佛穿心而過。
在宮中第一枝桃花盛開的時候,鄧綏難得清醒過來,叫齊來眾人。
劉隆、樊嫽、鄧騭、曹豐生、馬秋練、耿紈紈、閻雪、劉椿、劉楨、劉棠、蔡倫、太尉楊震、司徒朱寵、司空虞詡等人圍在內室。
鄧綏原本沒有叫三公,但三公是劉隆特意叫來。
鄧綏坐在榻上,緩了緩,說道“朕以無德,臨朝二十余載勤勤苦心,不敢為樂上不欲欺天愧先帝,下不違人負宿心誠在濟度百姓,以安劉氏朕病入膏肓,存亡之分無可奈何”1
劉隆聽著,忍不住雙目落淚,哽咽起來。
“隆兒”
“母后”劉隆跪在榻前,抬頭望著母后。
鄧綏用力地伸出手,撫摸他的頭,道“你是皇帝,日后須仁惠愛下,戒奢戒驕”
劉隆哭道“母后,兒子記住了。”
鄧綏看向三公,叮囑道“三公為百官之首宜與百僚勉盡忠恪,以輔朝廷。”
三公拜道“下臣謹遵陛下圣諭。”
鄧綏道“皇后與我孫兒過來。”
樊嫽懷里抱著小兒子,領著劉椿和劉楨走到鄧綏面前道,除了幼兒外,三人皆抽噎垂淚。
鄧綏一一看過三孫,道“你們以后勤于學業,不可荒于嬉戲”
劉椿抹著眼淚點頭,他已經漸漸懂事,知道大母要離開他們了。
鄧綏叮囑完孫兒,看向皇后,道“以后阿好與皇帝同心同德,字育兒女,輔佐圣上。”
“嗯,我記住”樊嫽垂泣。
鄧綏又叮囑大兄,勿要為她傷悲,嚴格持家,不可使族人賓客妄為。
之后,鄧綏又讓陸離拿出她之前寫的詔書念了,將長樂府財物賜予眾人,又賜為先帝守陵的貴人宮人和百官錢帛有差。
鄧綏道“朕去后減儀薄葬棺槨質約,不設明器素帳、縵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隆
兒,你可記住”2
“母后”劉隆的聲音中帶著不贊同。曾經他嗤之以鼻的“事死如事生”,如今不斷縈繞在腦中。
此時的他一廂情愿地相信母后會在另外一個時空過得很好,不必像在大漢一樣殫精極慮,以至于積勞成疾病入膏肓。
“隆兒咳咳”鄧綏的聲音急促。
“兒記住了。”劉隆無奈應下,雙眼模糊。
鄧綏吩咐完,堅持的一口氣就散了,人又昏睡過去。
其他人散去,劉隆、鄧騭、陸離守在榻前。鄧綏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一連幾日羹湯也吃不下。
合宮桃花怒放時,鄧綏駕崩于崇德殿后殿,年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