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隆終究沒有見到心心念念三國中的人物,但是他見到了劉備的師父盧植,蔡文姬的父親蔡邕,還有呂布的前義父丁原和董卓。
盧植和蔡邕考中明經面圣,少年英才風度翩翩,尤其是蔡邕風姿卓越,清雅絕倫,怪不得能有那樣靈秀逼人的女兒。
義父二人組,一個比一個勇猛,少年豪氣一路過關斬將過了武舉殿試,然后被劉隆打包送到東北。他總覺得二人還是會遇見呂布的。
經此一事,劉隆有預感,二國閃耀的群星大多會通過科舉站在朝堂上守衛在邊疆。
不過,劉隆看不到了。他終究沒有活過六十,終年五十七。
老劉家的短命基因和長期案牘勞形讓劉隆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不過,他沒有遺憾,太子成才,皇后賢明,孫兒聰慧,江山社稷后繼有人沒有什么可擔憂的。
他的小椿命真好,等他即位就會迎來澎涌而出的二國人才,不像他即位前幾年被外族追著打,西域都護和護羌校尉的地盤都丟了。
身處地府的劉隆懷里抱著船槳,靠著鬼界的城墻回憶往昔。
自母后去后,他就開始慢慢送走熟悉的人。
先是蔡倫。蔡倫沒有像前輩鄭眾那樣立嗣承爵,劉隆在他彌留之際承諾將其葬在自己的皇陵。
蔡倫那樣持重的人聞言先是驚愕,而后大喜,但最后他勸諫皇帝不要這樣做,免得青史留罵名。
“你為天下人所做的事值得葬入皇陵。”蔡倫聽到皇帝如是說,狂喜而泣,含笑九泉。
再是鄧騭。鄧綏亡后,劉隆仍對鄧氏禮遇有加,年節賞賜不落,鄧廣德升任太守、鄧廣宗擔任城門校尉、鄧氏婦樊倩耿小鸞擔任中宮女史、鄧遵依然守衛邊疆
鄧氏所受恩遇恍如皇太后在世,鄧騭放心而去,遺言薄葬,一如兄弟妹妹。劉隆親往鄧氏追悼,以示不忘幼年鄧騭看顧之恩。
然后就是他依重的大臣,楊震、朱寵、虞詡、張衡、馬臻王符等人。
就是馬師傅那一家特別能活,劉隆駕崩前,馬師傅還拄著拐過來探望,哭得像個孩子。
送走的人中還有他的親舅江平。他活了六十多歲,在江平病重時,劉隆握住他的手,告訴他自己知道他的身份。舅甥相濡以沫,雖身份未明,但一直情同父子。
江平聞言又喜又笑,見外甥執掌下天下太平,子孫滿堂,心中無憾,自言已完成妹妹囑托,撫養吾家孩兒長大成才,世代享富貴權勢,無憾而去。
他這一生啊,大部分時間都在為大漢的天災而奔波擔憂,但仔細一心,奔波的是那些賑災巡按的官吏以及救災的百姓,擔憂的是生計無以自存的災民。
算起來,他倒是沒做什么感天動地的大事,也沒打過轟轟烈烈的滅國之戰。不過是部族過來搶劫,邊地的將領防守反擊,打得部族服服帖帖。
轟隆一聲,鬼界門開,一道灰白色的光芒從外面透過來。
劉隆趕忙
起身,來到忘川河,站在船頭,拿著木漿,等待船客上門。
劉隆的現狀說起來就是一把淚。
他死后,因為穿越的緣故,魂魄誤入現世對應的地府。地府閻羅王一看這家伙滿身的帝皇之氣和功德,可不是他們現代地府能容下的
再說,帝王有大功德者可以成為鬼仙。
劉隆被客氣地拒絕入內,依照閻羅王的建議回東漢地府,但是東漢地府與現世地府隔著時空,劉隆這個小菜雞過不去。
閻羅王面對時空禁制也無可奈何,只好給劉隆辦了一張現代地府暫居住,自己則在下次上天庭奏請玉帝,請專人護送劉隆回東漢地府。
劉隆好奇問“請問閻王大人,你下次什么時候去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