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隆笑道“趙地離長安千里之遙,且如意年幼,一來一回,生了病該如何是好。”
呂后臉一沉,道“如意是趙王,出入宮人簇擁,若為路途遙遠而不來長安,此乃大不孝。”
劉隆被呂后沉臉的神情嚇了一跳,語氣一頓,堅持說“阿母,如意年幼,等過兩年身子健壯些再讓他來京師,豈不便宜”
呂后眉頭緊鎖,明顯生氣了。
劉隆又繼續道“兒記得趙地丞相汾陰侯周昌正言直諫,曾有恩與我,朝臣素來敬重忌憚他,不如調他入京師如原來一樣擔任御史中丞。”
“一來,趙地苦寒不如京師繁華,召汾陰侯為報前者正言直諫之恩;一來,汾陰侯這樣的大才蝸居趙地,豈不屈才”
劉隆說完,看向呂后,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
呂后聽了,沉吟半響,道“就依你之言,召周昌入京師。”
說罷,呂后深深地看了一眼兒子,道“盈兒,你跟著陳郎中令長進了不少。”
周昌性情耿介,劉季為了保護劉如意將他調入趙地為相,呂后要動趙如意,周昌勢必要想辦法維護趙如意。
相反,將周昌調入京師,再動趙如意這個毛頭小孩易如反掌。
呂后揮手讓劉盈退下,自己命人擬了詔書,將周昌召來擔任御史中丞,又著老實質樸的人去趙地擔任丞相。
呂后對周昌內心十分復雜,她確實感恩周昌當初在劉季面前勸諫,但看到他,又難免想到自己往日的不堪和無助。
呂后壓抑住這股情感,竭力表現出對周昌的信任與感激來,以與軍功團體相交。
沒過兩月,周昌憂心忡忡地從趙地趕來,擔任御史中丞。他接旨后,就明白趙王大勢已去。
戚姬被呂后虐殺,兩派已成,不,在戚姬與呂后爭奪太子之位時,兩派已成不死不休之勢。
高祖所謂
保全兩子,不過是一廂情愿,癡人做夢,尤其是一方還是呂后這樣的兇悍之人。
周昌進宮,先被寺人迎到未央宮。他剛進殿,劉隆就起身快步而來,握住他的手,熱情而感激道“汾陰侯,你終于回來了。一路可順利身子可好來人,上蜜水。”
劉隆將人攜到身側坐下,周昌不肯,讓了三四遍才坐下。周昌一一答了。
劉隆又問起弟弟如意的身體近況與趙地的風俗民情,周昌又答了。
說到漢初的局面,劉隆也是頭疼。大漢初年是封國與郡縣并存,各地風俗不同,統一實行郡縣制很難,只能先這么過渡,再削藩國。
趙如意才六七歲,如今父母皆去,終日惶恐不安,可憐可嘆。周昌幾次想說趙王的事情,但皇帝一直詢問趙地的民情,就咽在心里,說起為政趙地的事情來。
兩人正說得興起,長樂宮派人過來請周昌面見太后。劉隆叮囑道“汾陰侯見過母后,就與我一起用飯,用完再回去。”
呂后對周昌也是熱情不已,追憶了周昌當日對他們母子的恩情,又賞賜布帛,勉勵他用心為朝廷辦事。
得知周昌與皇帝用膳,呂后專門命人送來飯食,以示尊重,弄得周昌無所適從。次日,周昌就走馬上任,成為御史大夫。
呂后答應兒子召來周昌,卻沒有答應不召如意進京。剛入冬,趙王如意就戰戰兢兢地被使者帶到長樂宮,劉隆驚訝了一下。
戚姬是個大美人,趙王如意自然也長得清雋秀氣。
劉隆的良心痛了一下,不過今日他可憐了如意,來日,天地顛倒,誰又可憐他
想必如意一朝龍在天,只怕不單呂后就連他們兄妹也要赴戚姬后塵。
劉隆一如史書上所言與如意同吃同住,氣得找不到機會下手的呂后在長樂宮直罵人。
好在呂后還是找到機會,劉隆天未亮就早起與宿衛去打獵,叫劉如意劉如意不醒,劉隆只好自己去了。
劉隆剛走,劉如意就被粗暴地拉起,一杯毒酒送他與戚姬見面。至此,戚姬一脈徹底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