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st之前的打法,靠著極致的中野聯動,強行從中路撕破口子,也不失為一種策略。
但問題在于,這種辦法如果上路頂不住的話,很可能下路還沒有獲得足夠的好處,上路就已經崩塌了。
到時候養出了一個上路大爹來,之后的團戰根本打不了。
更何況,由于原丞的英雄池原因,st戰隊根本就沒有應對對面上單單帶的策略。
如果對方上單的發育不受控制,那么很可能出現對面四人牽制己方五人,對方上單輕輕松松敲掉高地塔再安然離去的情境。
到了那時候才是真正的左右為難。
如此說來,st也沒辦法和對方換半區打。
“那這怎么辦。”分析師幾乎要抱頭嚎叫了。
因為dfg有一個強邊,導致st應對對方的策略非常難做,做來做去都是左右為難。
在這個時候,哪怕教練團隊不愿意,也不得不承認dfg是一個成員配置好于自己的戰隊。
畢竟,在轉會期dfg的股東為了引援這一批隊員,花了聯盟戰隊中位于前列的錢。
一分錢一分貨,在這個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讓平日里靠著寧玨倍殺對面中單,一直處于優勢的教練組們心中頗不是滋味。
“還是試一試打下半區。”
策略不好做,不代表著沒有策略oba類游戲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何況,寧玨經歷過上輩子,他知道只要給吳詞時間和機會,對方也能成長為一名團隊信任的ad選手。
“如果不行呢”
事先準備比賽,當然沒有只選一套辦法的道理說是打下半區,是指以下半區為重,也并不是完全不管上半區,任由原丞塔下坐牢坐到死。
但這期間小套路的設計,對于敵方打野路線的洞悉,開局眼位的擺放,這些都是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賽前準備,從來都不是說確定打上半區與下半區就能下班的道理。
“行,我今天回去加班。”分析師認命地領了任務。
分析對方成員的比賽細節,一切能夠用數據來說明的東西,都是分析師的工作范疇。
“那今天先這樣。”主教練看向寧玨,“小寧,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寧玨猶豫片刻,搖了搖頭。
一個短暫的準備會議就這樣結束了。
只不過,在會議結束時,寧玨沒有及時地離開,而是等了主教練一會兒。
“小寧,你找我”隨著比賽的進展,雙方之間的陌生感消失,主教練愈發信任與倚重這位隊內的核心選手。
“教練,我有一個辦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主教練點點頭,示意寧玨有話直說。
“在應對dfg的比賽中,我想去打上路。”
曾經,寧玨在排位里遇到過year,兩人也認真地較量過。
year打不過他。
插入書簽